在任何战斗或冲突中,占据有利的地形至关重要。地形可以提供明显的优势,也可以成为劣势,具体取决于具体情况。
高地优势
占据较高地形可以提供许多优势:
- 范围优势:高地允许士兵观察更广阔的区域,从而监控敌人的移动并提前做出反应。
- 战场控制:高地可以提供俯瞰战场的优势,使士兵能够控制敌方部队的行动。他们可以瞄准敌方目标并组织防御和反攻。
- 防御工事:高地自然形成的陡坡和高差可以提供坚固的防御工事,使敌军难以接近和进攻。
-
- 战斗的目标
- 敌人的位置和战术
- 可用地形
- 自身部队的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高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在其他情况下,低洼地可能更有利。明智的指挥官将权衡所有这些因素,做出最有利于己方的地形选择。
结论
地形在任何战斗或冲突中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了解高地和低洼地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规划战略和战术至关重要。通过明智地选择地形,指挥官可以为其部队创造显著的优势并增加取得胜利的机会。
有谁知道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注释 崔国政 谢守芝 经济日报出版社计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研究、不慎重考虑的。 所以,要用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为纲要,把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些主要条件是:一政治,二天时,三地利,四将帅,五法制。 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赴汤蹈火。 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情况。 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 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条件。 法制,是讲部队的组织编制、指挥信号的编制、指挥信号的规定,将帅的职责,粮道和军需军械的管理等情况和制度。 凡属这五方面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 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的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把对敌对双方优劣条件的估计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哪一方君主的政治开明?哪一方将帅的指挥高明?哪一方天时地利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兵卒较有训练?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败了。 为将如果能听从我的讲谋,指挥作战肯定会获得胜利,就留在这里;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注定要失败,我就不用。 经过对利害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意见得到采纳,然后就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外地的辅助条件。 所谓“势”,就是利用有利的情况,而采取灵活的战术。 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所以,能打,装做不能打;要打,装做不要打。 要向近处,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做要向近处。 给敌人以小利,去引诱它;迫使敌人混乱,然后攻取它。 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免决战。 用挑逗的方法去激怒敌人,使其失去理智;用谦卑的言辞表示自己的弱小,使敌人骄傲。 敌人休整得好,要搅得它不得安生,使其疲劳;敌人内部和睦,要设法离间它。 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微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凡是未开战之前预计可以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未开战之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条件充分的能胜利,不充分的不能胜利,何况毫无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来看,胜败就可以预见了。 作战篇孙子说:凡用兵作战的一般原则,要动用轻车千辆,重车千辆,步卒十万,还要向千里之外运输粮食,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招待国宾使节的费用,维修保养弓箭甲盾所需的胶漆器材的补充,车辆盔甲的补修每天要开支“千金”,然后十万军队才能出动。 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持久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使力量耗尽;长久出兵在国外,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 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力量耗尽,经济枯竭,则列国诸侯就会乘着你的危机而起兵进攻,那时即使有智谋的人,也无法替你善后了。 所以用兵只听说老实的速决,没有见到弄巧的持久。 战争持久而对国家有利,是不会有的事情。 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关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粮秣不运输三回;军需自国内取用,粮食和草料在敌国就地征集,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可以满足了。 国家之所以会因军队出动而贫穷的,就是由于远道运输,远道运输,“百姓”就会贫困。 在军队集中的附近地方,东西会涨价,东西涨价,就会使得“百姓”枯竭,财政枯竭就要急于增加税收和遥役。 力量耗尽,财富枯竭,国内千里原野,家家空虚。 “百姓”的财产要耗去十分之七;“公室”的耗费,车辆损坏,马匹疲惫,盔甲、戟盾、蔽橹以及运输用的牛和大车,也要损失十分之六。 所以聪明的将帅务求在敌国就地取粮。 吃敌粮—“钟”(一钟为六百四十升)抵得本国的二十“钟”;用草料一“石”抵得本国的二十“石”。 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部队;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奖赏士兵。 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把车上的旗帜换成自己的旗帜,派出自己的士兵夹杂乘坐;对俘虏的兵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 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也越加壮大自己。 所以用兵贵在速胜,不宜持久。 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的“司命”,国家安危的主宰。 谋攻篇孙子说,指导战争的法则是,使敌人举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些;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军就差些;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旅”就差些;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卒”就差些;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差些。 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呀!所以,指导战争的上策是失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失败敌人的外交,再次是进攻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城。 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 制造攻城用的四轮大车,准备攻城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才能竣工。 将帅不胜其忿怒,驱使他的军队象蚂蚁一般去爬城,士兵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是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的灾害呀!所以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屈服敌人的军队不用硬打,夺取敌人的城堡不用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不须旷日持久。 一定要用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不致受到挫伤,而胜利可以完满取得。 这就是谋划进攻的法则。 所以用兵的法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人相等的兵力就要善于抗击敌人。 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比敌人弱就要避免决战。 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固执地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了。 将帅好比是国家的辅木,将帅和国家的关系如同辅木与车身互相依存。 如果相依无间,国家一定强盛;相依有隙,国家一定衰弱。 国君可能不利于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前进而硬叫它前进,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后退而硬叫它后退,这叫牵制军队;不懂军队的内部事情而干预军事行政,就会使士兵迷惑;不懂得用兵的权谋而干预军队指挥,就会使军队怀疑。 军队既迷惑而且怀疑,列国诸侯的祸患就会乘隙而来。 这就是所谓乱军心,自找失败。 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凡是能看清情况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就能胜利;官兵有共同欲望的,就能胜利;自己有准备以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军不加以牵制的,就能胜利。 这五条,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败了。 形篇孙子说:从前会打仗的人,先要造成不会被敌战胜的条件,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不会被敌人战胜,这权利操在我军自己手中。 可不可能战胜敌人,却在于敌人是否犯错误暴露了弱点。 所以会打仗的人,能够做到即使我们不一定会战胜敌人,但也不会被敌人战胜。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而不能强求。 使敌人不能胜我,这是属于防守方面的事;使我可以胜敌,这是属于进攻方面的事。 采取防守,是由于兵力不足(劣势);采取进攻,是由于兵力有余(优势)。 善于防守的人,深深荫蔽自己兵力于各种地形之下;善于进攻的人,高度发挥自己力量,动作于各种天候之中。 所以这样才能保存自己而取得完全消灭敌人的胜利。 预见到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激战而取胜普天下都说好,这也不算得高明中最高明的。 这就像举得起秋毫算不得大力,看得见日月算不得眼明,听得见雷霆算不得耳聪一样。 古时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在容易取得胜利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 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显不出智谋的名声,也看不出勇猛的武力。 因为他取得胜利,是无疑的。 其所以无疑,是由于他的作战措施放在必胜的基础上,去战胜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 善于打仗的人,总是使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而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机会。 因此胜利的军队有了胜利的把握,才寻找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先同敌人交战,希望在作战中取得侥幸的胜利。 善于领导战争的人,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所以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用兵之法: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 敌对双方都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产生土地面积大小的问题;双方土地面积大小的不同,就产生物产资源多少的问题;双方物产资源多少的不同,就产生能动员和供给兵卒众寡的问题;双方人力众寡的不同,就产生军事力量轻重的对比;双方力量强弱的不同,就产生了胜败。 胜利的军队,在力量对比上,就像用巨石碰鸡蛋那样绝对优势,自然轻而易举,必胜无疑;失败的军队,在力量对比上,就像用鸡蛋碰巨石那样,处于绝对劣势自然无能为力,必败无疑。 胜利者指挥军队作战,就像在八百丈高处的水库决堤那样,这是一种力量的表现!势篇孙子说: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这是由于组织得好。 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是由于有规定好了的信号来指挥。 统帅全国军队,即使遭受敌人的进攻,也不致失败,这是由于“奇正”运用得正确。 所谓奇正,指在军队部署上担任守备部队,钳制敌人的为正,集中机动担任突击的为奇;在作战方式上,正面明攻为正,特殊的作战方式为奇。 军队进攻所面对的敌人如同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这是由于“避实就虚”运用得适宜。 作战总是用“正”兵挡敌,用“奇”兵取胜。 所以善于出“奇”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就像天地那样运行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章息。 入而复出,如同日月的运转;去而又来,类似四季的更迭。 乐音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个音阶的变化,就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是五种色素的变化,就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样味道,可是五样味道的变化,就尝不胜尝。 作战的形式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就无穷无尽。 “奇”“正”相互转化,就象圆环一样,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湍急的水,飞快地奔流,以至能冲走石头,这就叫“势”。 鸷鸟迅飞猛击,以致能捕杀小鸟小兽,这叫“节”。 所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势就像涨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象击发弩机把箭突然射击一般。 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在混乱的战斗中作战,要使军队不混乱;战车转动,步卒奔驰,在迷雾不清的情况中打仗,要部署得各方面都能对付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不会被打败。 混乱可以从严整中发生,怯懦可以从勇敢中发生,软弱可以从坚强中发生。 严整或混乱,这是组织编制的好坏的问题;勇敢或怯懦,这是态势的优劣问题;坚强或软弱,这是军事实力的问题。 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投其所好引诱敌人,敌人就会来夺取。 用小利去调动敌人,用重兵来等待击溃它。 善于作战的人,要依靠有利的态势取胜,而不苛求将吏的责任。 所以要能选择将吏,去利用各种有利的态势。 所谓“任势”,是说善于选用将吏指挥作战,就像滚动木头、石头一般。 木头、石头的本性,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险陡倾斜的地方就滚动;方的就会静止,圆的会滚动。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八百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 这就是所谓势呀!虚实篇凡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场奔走应战的就疲劳。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能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制造困难阻止了它。 所以敌人休整得好,就要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它饥饿;敌人住扎安稳,就得使它移动。 进军要向敌人不及急救的地方,急进要向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行军千里而不劳顿的,是因为走的是没敌人阻碍的地区。 而进攻必然会得手的,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防守或不易防守的地点。 防御而必然能稳固的,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进攻或不易进攻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怎么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怎么进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形迹。 神奇呀!神奇到听不见声息。 这样就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前进而使敌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后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击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 所以我军想要打,敌人虽然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同我作战的,是因为进攻敌人所必求的地方;我军不想打,虽然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作战的,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他们进攻的方向。 能察明敌人情况而不让敌人察明我军的情况,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 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是用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去攻击敌人,这样我军就成了优势,敌人就转为劣势了。 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 我军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得而知,不得而知,那么它所要防备的地方就多,敌人防备的地方一多,那么我军所要进攻的敌人就少了。 所以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到处到防备,就到处兵力薄弱。 兵力劣势是因为被动地去防备敌人;兵力优势是因为使敌人被动地防备我军。 能预料在什么地方打,在什么时候打,就是千里也可以同敌人交战;不能预料在什么地方打,那就连左翼也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也不能救前面,何况远在数十里,近在数里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又有什么补益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人为造成的。 敌军虽多,可以使他无法战斗。 所以要筹算一下计谋,来分析得失利害;骚扰一下敌军,来了解敌人的动静规律;侦察一下情况,来了解哪里有利哪里不利;进行一下小战,来了解敌人哪方面优势哪方面劣势。 所以伪装佯动做得最好的,就看不出形迹。 看不出形迹,即使有深蔵的间谍也窥察不到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办法来。 适应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果实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莫明其妙;人们只知道我们所以战胜敌人的作战方式,却不知道我们怎样灵活运用这些作战方式。 所以每次打胜仗,都不是重复老的方式,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作战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 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用兵如神。 用兵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水、火、木、金、土互生互制;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昼有长短,月有圆缺,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军争篇孙子说:一般用兵的规律,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动员组织民众、编成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战略前进中争取主动而获得更困难的。 争取主动而先发制人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要把从表面看似遥远的迂回的弯路,变为实际上是近便的直路,是要把困难变成有利。 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又比敌人先到达所要争夺的战场要地,这就叫做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 所以争取先发制人是有利的,同时争取先发制人也是有危险的。 如果全军带着装备辎重去争利,这样行军迟缓就不能及时到达预定地域;如果放下重装备和辎重去争利,装备和辎重就会丢失。 因此,卷起盔甲,轻装急进,昼夜不停,加倍行程来赶路,走上百里去争利,如果遇到意外情况那么三军将领都可能被俘,队伍强壮的先到,疲弱的掉队,其结果只会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赶得到;走五十里去争利,如果遇到情况,先头部队的将领会受挫折,队伍只有半数赶得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可能有三分之二赶得到。 要知道军队没有随军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接济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补充就不能生存。 不了解列国政治动向的,不能预定外交方针;不熟悉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重用向导的,不能得到地利。 军队是用诡诈的方法隐蔽自己的意图,根据有利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把分散和集中兵力作为战略战术的变化的。 所以军队的行动迅速起来像疾风,舒缓的时候像森林,攻击起来像烈火,不动的时候像山岳,难以窥测像阴天不见日月星辰,一动起来像迅雷不及掩耳、闪电不及瞬目。 占领敌方的乡村城镇,扩张领土,分配掠夺来的资源和俘虏,衡量利害得失,然后决定行动。 事先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就胜利,这就是争夺先机之利的原则。 古代一部叫《军政》的书中说:“因相互间听不见讲话,所以设置锣鼓来指挥;相互间看不见动作,所以设置旌旗来指挥。 ”锣鼓、旌旗是统一军人耳目的,人们的视听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就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能单独后退了。 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用旗帜。 这些不同的指挥讯号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而变动使用。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搅乱他的决心。 早晨朝气饱满,中午以后逐渐懈怠,傍晚就疲乏思归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刚上阵时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 不去拦击旗帜整齐、配备精良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堂皇实力强大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用兵的法则是:敌军占领山地,不要去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去正攻,敌军假退不要去跟踪追击,敌军精锐所在不要去招惹,敌军用小利诱我不要上钩,敌军退回本国不要去拦截,包围敌军要留缺口,敌军已到绝境可能拼命时,不要急于迫近,这是用兵的法则。 九变篇孙子说:用兵的法则是: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军队出征,在难以行军的地段内不可建造营地,在四通八达的地区应结交诸侯,在不具备生活条件的地区不可停留,遇到道路狭窄进退两难的地段就要巧出计谋,陷入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就要坚决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就要坚决奋战。 道路有的虽可走而不走,敌军有的虽可打而不打,城堡有的虽可攻而不攻,地方有的虽可争而不争,国君有的命令虽可受而不受。 将帅能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了。 将帅不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应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 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聪明的将帅的思考,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同时看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中要同时看到不利条件,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要使各国诸侯的力量不能伸展,就要用计谋去伤害它;要使各国诸侯忙于应付,就要用它不得不做的事业驱使它;要使各国诸侯疲于奔命,就要用小利去引诱它。 用兵的法则,不要指望敌人不来打,而要依靠我们有了准备等待它,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我们有了使敌人进攻不下的力量和办法。 将帅有五种性格上的缺陷会造成危险:只知死拼会被杀,贪生怕死会被虏,急燥易怒则经不起刺激,廉洁自爱则受不了侮辱,爱护居民则会因掩护居民而遭受烦劳。 这五种危险,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害呀!军队覆灭、将帅被杀,都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是不可以不警惕的。 行军篇孙子说:军队在各种地形上处置和判断敌情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通过山地,必须靠近山谷,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 敌人占领高处,不宜云仰攻,这是军队在山地上的处置。 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敌人渡水而来,不要迎击它于水内,让它渡过一半时去攻击它,才有利;想决战的,不要紧靠水边抗击敌人;沿河驻扎军队也应驻在高处,使前面视界开阔,不要面迎水流,这是军队在江河水流上的处置。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可逗留;如果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上,那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军队在盐碱沼泽地带的处置。 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主要的翼侧和后方应倚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军队在平原地上的处置。 掌握这四种利用地形的原则,就是黄帝之所以战胜四周部落的原因啊!凡是驻军一定选择干燥的高地,而避开潮湿的洼地;要求向阳,而回避阴暗;接近水草;保持供应,驻扎高处;这样军中没有各种疾病,也就是胜利的保证了。 对于丘陵堤防,应占领它向阳的一面,而把主要的翼侧和后方倚托着它。 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施和处理,是利用地形作为辅助条件的。 河流上游下雨看到水沫漂来,要徒涉的,应等待水流稍定,以防山洪暴至。 地形有的前后险峻,水横其中,断绝人行;有的是四面陡峭,溪水注流的天然大井;有的是三面环山,易近难出的天然大牢;有的是草深林密、行动困难的天罗地网;有的是地势低洼、道路泥泞的天然陷井;有的是千沟万壑的天然地隙。 遇上这些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可接近。 我们应远离这种地形,让敌人去靠近它;我们应面向着它,而让敌人去背靠着它。 进军路上遇有悬崖绝壁的隘路、湖沼、水网、芦芜、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 必须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设下埋伏或隐蔽侦探的地方。 敌人逼近而安静的,是依靠他占领地形的险要;敌人远离而来挑战的,是想诱我前进;敌人所以不居险要而占领平地,一定是有利于同我决战。 无风而许多树木摇动的,是敌人荫蔽前来,丛草中有许多障碍的,是敌人布下的疑阵;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野兽惊骇而走动的,是敌人隐蔽来袭;尘土高而尖的,是敌人的战车来了;尘土低而宽的,是敌人的步兵来了;尘土疏散飞扬的,是敌人在砍草曳柴;尘土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人正在扎营。 敌人派来的使者措词谦逊而却正在加紧备战的,是准备进攻;措词强硬而摆出进攻姿态的,是准备后退;轻车先出去,部署在翼侧的,是在布列阵势;没有约会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敌人兵卒奔走而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上钩。 敌兵倚着兵器而站立的,是饥饿的表现;敌兵打水而自己先饮的,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疲劳的表现;敌人营寨上集聚鸟雀的,正面是空营;敌人夜间惊叫的,是恐慌的表现;敌军惊扰的,是敌将不持重;旗帜摇动不整齐的,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易怒的,是疲倦的表现;用粮食喂马,杀掉拉辎重大车的牛吃肉,收拾起炊具,部队不返营舍的,是准备拼命突围或逃跑的穷寇;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的,是敌将失去人心;不断奖励的,是敌军没有办法;不断惩罚的,是敌军处境困难;先强暴而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派来使者谈判措词委婉态度谦逊的,是敌人想休战;敌军愤怒向我前进,但久不交锋又不撤退的,必须谨慎观察他的企图。 兵力不在于越多越好,只要不盲目冒进,而能集中力量,判明敌情,选拔人才,就行啦。 只有那种毫无深思熟虑而又轻敌的人,必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将帅在兵卒不未曾亲近依附之前就执行惩罚,他们会不服,不服就很难合作。 兵卒已经依附以后,如果纪律不能执行,也不能用来作战。 所以要用“文”的“怀柔手段”去管理他们,用“武”的军纪军法使他们整齐一致,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能胜利。 平素严格贯彻命令来管教兵卒,兵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时不能严格贯彻命令来管教兵卒,兵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 命令平时能够贯彻执行的,是将帅同兵卒之间相处得好的表现。 地形篇孙子说:地域形态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形。 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 在这种“通”形的地域上,应先占领视界开阔的高地,沟通并保护粮道,这样作战就有利。 可以前进,难以后退的地域叫做“挂”。 在这种“挂”形地域上,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而战胜它;如果敌人有防备,出击而不能取胜,又难以退回,就不利了。 我军前出不利,敌军前出也不利,叫做“支”。 在这种“支”形地域上,纵然敌人利诱我们,我们也不要前出;可引兵离去,让敌人前出一半然后回击它,这样就有利。 在“隘”形的地域上,如果我们先到达,必须先出占领隘口的,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已前出占领隘口的,不要去打;没有占领隘口的,可以去打。 在“险”形的地域上,如果我军先到达,必须控制视界开阔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就应引兵离去,不要去打它。 在“远”形地域上,双方形势均等,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就不利。 这六条,是利用地形的原则,将帅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判明敌人企图,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定取胜计划,这是主将的职责。 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失败。 从战争规律上看来必然会胜利的,虽然国君说不打,也可以坚持去打;从战争规律上看来不能打胜仗的,虽然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 应该进不贪求战功,退不回避罪责,只知道保护民众而利于国君。 这样的将帅,是国家宝贵的财产。 将帅对待兵卒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就可以叫他们跟随自己去赴汤蹈火;对待兵卒像爱子一样,就可以叫他们去拼死。 如果厚待而不能指使,抚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而不能治理,那就像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打
白振武白尺高之战
一九四二年冬季,白振武带领一个连队来到交河县白尺高村开展新工作,不料被敌军察觉。 日军和伪军以数倍于我方的兵力,突然对白尺高村实施包围。 白振武首先指挥战士掩护村民转移,并成功击退了敌伪军的五次进攻。 然而,在南街口突围时,他们遭遇敌人机枪扫射,几名战士牺牲。 白振武意识到继续突围可能导致更大伤亡,果断命令战士撤退,自己在后方掩护。 在这过程中,他左臂中弹,忍痛用右手投掷手榴弹,炸倒一片敌人。 白振武和战士们借助烟雾掩护撤至小巷,但又被三十多敌人围攻。 他们奋勇冲入敌群,白振武用大铁锨迅速击倒数名敌人,但因伤势严重,最终被一名战士背至墙角。 在战士只剩十七人时,他坚持命令撤退,带领众人登上房顶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高屋战。
十八勇士利用砖块和枪托,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敌人试图利用无弹药优势,疯狂攀爬房顶,勇士们坚守阵地。 白振武鼓励战士们:“坚持就是胜利,用刺刀守卫门窗,待天黑突围。 ”然而,敌人提前下手,在屋内投掷手榴弹。 战斗结束后,村民发现白振武仍有微弱心跳,紧急救治使他逃过一劫。 虽然白振武身受七处重伤,但“回民西挺支队”损失严重。
伤愈后,白振武并未气馁,他重新组织力量,首先在交河、献县等地成立了“回民小队”,逐步发展队伍。 一九四三年夏季,白振武接到任务,带领回民大队与高洪基部作战,目标是打通天津至山东的交通要道。 面对高洪基及其部下的恶行,白振武果断采取行动,伏击并消灭了一部分匪兵。 他深入敌后,详细了解敌人情况,精心策划战术,最终在低洼地设伏,成功重创高洪基部队。
在日军投降后,白振武与肖英领导的回民支队在青县、沧县等地活跃,多次挫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抗日成果。 一九四六年春季,面对高洪基部的袭击,白振武迅速指挥部队,成功反击,歼灭伪军二百多人,缴获大量武器。 此次战斗,回民支队表现出色,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
扩展资料《孙子兵法》行军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行军篇
原文
作者:孙武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止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 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 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 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 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 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 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 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 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好干燥的高地而厌恶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 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 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置是得自地形的辅助的。
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暴至。
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 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
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
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在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企图迷惑我;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来袭。 飞尘高而尖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的,是敌人步卒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飞尘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营。
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是要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育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战车先出并占据侧翼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期求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
敌兵倚仗手中的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于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 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 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 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 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 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 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 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注释
处军相敌:处军,处置军队,指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等。 处军相敌,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观察判断敌情。
绝山依谷:军队穿越山地要依傍溪谷行进。
视生处高:生,生动、生机,这里引申为开阔。 视生处高,要把军队驻营于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战隆无登:隆,这里指高地。 战隆无登,不要去仰攻占据高低的敌军。
绝水必远水:水,泛指河川地带。 绝水必远水,军队穿越河川地带时,要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驻扎,以免陷入背水一战的死地。
无迎水流:不要在河的下游驻扎,以免敌军在上游决水或投毒而遭失败。
亟去无留:亟,迅速。 亟去无留,迅速离开不要停留驻扎。
依水草而背众树:要依傍着水草,背靠着树林扎营。
四军之利:四军,指山地、河川地、盐碱沼泽地、平原地四种地带行军打仗求取胜利的原则。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四帝,黄帝时代四周的部落领袖。 相传黄帝先后打败了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 黄帝之所以生四帝也,这就是当年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原因。
凡军好高而恶下:军,指驻军。 凡军好高而恶下,大凡军队扎营都是喜欢选择地势高的干燥地方而讨厌地势低下的潮湿地方。
养生而处实:养生,这里是指,水草丰盛,粮饷充足,军队容易修生养息。 处实,指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 养生而处实,这里指军队扎营要选择水草丰盛、粮食充足、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
上雨:上,指河流的上游。 上雨,河的上游下雨。
水沫:河水的泡沫,这是洪水到来的表现。
绝涧:两岸山势峭峻,水流其间的险恶地形。
天井:四周高俊,中间低洼的地形。 天牢:指一种四周地形险恶、易进难出的地形。
天陷:一种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形。
天隙:一种两边高山壁立,中间道路狭窄,难以行军的地势。
潢井:潢,积水池。 潢井,地势低陷、积水很多的地方。
葭苇:芦苇,泛指水草。 这里指水草丛生的地方。
蘙荟:草木茂盛,这里指草木茂密多障碍。
敌近而静者:靠近我军的敌军能保持安静。
所居易者:易,这里指平坦地带。 所居易者,敌军在平坦地带驻扎。
散而条达:飞起的尘土散而细长。 樵采:这里是指敌军砍柴伐木。
辞强而进驱:以诡诈的言语作掩护,勉强驱军前行。
陈也:陈同“阵”,这里指布阵。
无约而请和者:敌军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请和。
奔走而陈兵车:敌军迅速奔跑,并且用战车摆开阵势。
杖而立:杖,兵器。 杖而立,敌军依靠着武器站着。
汲而先饮:汲水的敌军争着先喝水。
军无悬缻:缻,泛指饮具。 军无悬缻,军中把饮具都收拾起来了。
谆谆翕翕:这里是指敌军长官对士卒讲话显示出一副诚恳的样子。
足以并力料敌:只要能充分地判断敌情,集中使用兵力就行了。
惟无虑而易敌者:只有那不深思熟虑而又轻视敌军的人。
卒为亲附而罚之:当着士卒们还没有亲附时便施加刑罚,士卒们便会怨愤不服。
令素行以教其民:要用平素发布的军令都必定坚决执行的事情来教育士卒。
与众相得:得,亲和。 与众相得,这里是指与部下关系融洽。
标签: 高低地形 而低洼地形可以提供掩护 占据较高地形可以提供范围优势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