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以曹操为首,以法治为本,势力最强。

admin 攻略 31

魏国,三国时代三大王国之一,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法治治国而著称。在曹操的领导下,魏国成为三国时期势力最强大的国家。

法治为本

魏国推崇法治,以法治国是其立国之本。曹操本人重视法治,颁布了《魏法》,规范了国家制度和官吏行为。魏国还设有专门的法官机构,负责审理案件和执行法律。

法治的推行,使得魏国社会秩序稳定,官员不敢滥用职权,人民生活得以安居乐业。这为魏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实力

魏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军队以战斗力强悍和纪律严明而闻名。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善于用兵,多次击败对手。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奠定了魏国在北方霸主的地位。

魏国还重视武将的培养,麾下名将众多,如许褚、典韦、张辽、徐晃等。这些武将骁勇善战,为魏国征战四方,立下汗马功劳。

经济发展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屯田制度,开垦荒地,增加粮食


三国时代的历史信息

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 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大帝、会稽王、景帝、乌程公。 三国同时并存时间约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纷争局面长达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但已和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性质不同,相对而言是历史的进步。 是有顺应民心所向的统一战争性质。 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 因此最终魏晋完成统一大业。 三国中以吴国的时间最长,共52年;次为魏,共45年;再次为蜀,共43年。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 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 魏国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 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 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 吴有扬、荆、交三州。 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政权由于不断更迭和动摇,以致于朝纲紊乱,政治腐败到了极点,而社会上流民遍地,暴动不断出现。 随着党锢之狱”十常侍之乱黄巾起事董卓与李傕郭汜之乱一系列的内外忧患出现,使得地方豪强势力借机迅速增强,并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东汉统治名存实亡。 一时间全国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 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 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而刘备和孙权则分据西南和东南之地。 曹操为继续完成其一统天下的雄心,于建安十三年(208)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 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则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 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的遗址上也建成了三国赤壁古战场)。 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 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 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 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 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史书一贯以公元190年董卓之乱为东汉结束,三国纷争的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 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 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 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在经济上也给予优惠。 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 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 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 汉延康元年(220)正月,曹操死;十月,其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即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 孙权于221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 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 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即吴大帝孙权),后迁都建业,建立吴国。 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魏国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 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 曹爽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 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 景初二年(238),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国版图。 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 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i)、毌丘俭(正元二年,255)、诸葛诞(甘露二年,257)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 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诽毁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 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乘时立功,于魏景元四年(263)出兵灭蜀。 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 魏国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公元214蜀刘备占据益州后,又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此时可为蜀的全盛时代。 但公元219年,发生的荆州之变是蜀衰弱的开始。 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 刘备于221年称帝后,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与吴军进行了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 其子刘禅继立。 诸葛亮辅佐刘禅。 但国小民弱,处境困难。 一些西南少数民族接连发生叛乱。 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并按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叛乱首领孟获七纵七擒,终于使孟获归心而平定南中。 南中战争结束,蜀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 诸葛亮于建兴五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国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 诸葛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 诸葛亮多次出兵但多以失败为终。 诸葛亮也病死于北伐军中,由此北伐停顿。 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 景耀元年(258)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 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 景耀六年,魏军三路攻蜀,姜维在剑阁抗拒魏钟会大军,而魏邓艾则轻军出阴平(今甘肃文县西)险道南下,于这年冬灭蜀。 蜀国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赤壁之战后孙权势力逐渐扩张,取得东南半壁。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徒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 建安二十四(219年)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 三年以后(222)又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并限制了蜀国出峡发展的可能。 诸葛亮死后,魏蜀战争停止后,魏国加强了在淮南对吴国的进攻。 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 魏军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所以魏吴相持有年。 孙权死(252)后吴国日趋衰弱,而魏国则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 由于司马氏以先灭蜀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蜀(263)、代魏(265)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国政权暂得延续。 晋泰始五年(269),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 咸宁五年(279)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道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 吴国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相关书目: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谁建立的魏国???

三国时期曹丕建立的魏国。

曹丕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 建安二十二年,成为魏国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继任丞相、魏王。 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 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曹丕的为政举措: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

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 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 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三国时期的曹操乃第一英雄吗?求见解!

“英雄”的引申含义可以理解为:能力超群且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或者带领人们开创了一个时代的人都可称为英雄。 曹操完全符合以上特征。 即便在南宋大讨曹时期,辛弃疾赞扬孙刘的同时,也不忘称曹操为天下英雄。 就业绩而言,曹操不仅是三国第一,在整个魏晋南北朝也处于翘楚地位。 若论个人能力,无论是整体还是单项,曹操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曹操最大的业绩就是统一了北方。 汉末,中原陷入混战,人民流亡,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如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后果不堪想象。 曹操被贬低他的人称为赘阉遗丑,他没有世家大族背景,在陈留散尽家财,得以五千军队起兵,历尽万艰,最终统一北方。 这样的曹操不是英雄,谁是英雄?为了实现、维护和巩固国家的领土完整,曹操亲率大军讨伐乌桓,郭沫若先生甚至将曹操这种抵抗外来侵袭的行为定义为民族英雄。 统一北方后,曹操试图平定江南和西蜀,这种想法也是积极的,是值得肯定的。 倘若平北后,曹操拘于自保,那和其他的地方割据军阀就没区别了。 曹操生命的最后一两年,顶着花甲之龄,不辞辛苦,往返于汉中、长安和洛阳之间,正如曹操所说:“顾我万年之后,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矣。 “曹操出洛阳行至摩陂,遇到得胜而归的徐晃,两位老战友一起北返。 其实这个时候,曹操的身体已经很差了。 由于主客观上的诸多原因,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追求,向他这样一个超越自己、超越极限的人不是英雄,谁是英雄?辉煌的业绩之外,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棋艺、书法、建筑、武艺和饮食养生等诸多方面都很有造诣。 史载曹操:““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 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 政治上,曹操在北方施行免租免税、改革币值、屯田挖渠、抑制兼并、整齐风俗、以法治军、唯才是举,使得荒败的北方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奠定了西晋统一的基础。 军事上,曹操扫平北方群雄,实践的同时,又向以孙武、吴起为代表的先秦军事家学习,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卓越军事能力的统帅,其军事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颇有代表意义。 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 即便是曹操的敌人,刘备先生和孔明先生也不得不认为“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操为能”。 文学上,曹操在诗歌、散文、教令、表章、序文和祭文等诸多方面都有其代表作。 故,明代胡应麟称:”自汉而下,文章之富,无出魏武者。 “个人认为,曹操在写实散文以及对汉代乐府诗的推动创新上有着巨大贡献,此外,他还创造了许下和邺下文人集团,说曹操在建安七子和三曹中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并不为过。 曹操所处的时代和他的功绩建树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凡是在过去做过符合人民愿望的事情,对推动历史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我们都应该铭记。 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集大成者,曹操兼容各种才艺、包罗万千性格,他的贡献是不朽的、光辉的。 特别是其晚年对事业和理想永不言弃的精神再一次诠释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当事人座右铭。 曹操在各个领域的功绩和建树,将在历史上永远留下辉煌的一页,赢得后人无尽的缅怀和称颂。

标签: 势力最强 以法治为本 以曹操为首 魏国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