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攻略:掌握蜀汉名将的战术与运用

admin 攻略 5

姜维,字伯约,蜀汉後期名將,是諸葛亮生前欽點的接班人,也是蜀漢後期唯一能獨當一面的大將。

姜维的属性与技能

  • 統率:94
  • 武力:92
  • 智力:89
  • 政治:78
  • 魅力:85

姜维的属性非常全面,统武智三项都是90+,是蜀汉后期最强的武将之一。

  • 神機妙算 :姜維獨有的主動技能,能夠提高友軍的謀略屬性,並降低敵軍的謀略屬性。
  • 天威 :姜維的被動技能,能夠提高自己的武力屬性,並降低敵軍的統帥屬性。
  • 攻心 :姜維的連擊技能,能夠對敵軍造成謀略傷害,並降低其政治屬性。

姜维的技能组合非常强大,既有控制技能,又有输出技能,还有辅助技能,是一名非常全面的武将。

姜维的战术運用

姜维是一名非常适合打持久战的武将,他的技能组合能够让他在战场上持续输出,并且控制敌军。

  • 开局 :开局时,姜维可以释放神机妙算,提高友军的谋略属性,并降低敌军的谋略属性。这样可以为友军创造有利的输出环境,同时也可以削弱敌军的谋p>姜维在这些阵容中都可以发挥出很强的作用,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拥有的武将进行搭配。

    结论

    姜维是蜀汉後期名將,也是三国志战略版中非常强大的武将。他属性全面,技能组合强大,战术运用灵活,阵容搭配百搭。玩家如果能掌握姜维的战术与运用,就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三国时期姜维作为蜀汉的顶梁柱,有何军事才能?

我们都知道在当时三国时期,群星璀璨,各个都是能臣武将。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三国史上的姜维,原本是魏国基层官员,诸葛亮北伐时遭到上司遗弃,封闭城门不让姜维进去,姜维迫不得已之下投降了诸葛亮。 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魏国基层官员,数十年之后,却成为叱咤魏蜀的名将,蜀国的顶梁柱、定海神针。 然而,魏国钟会邓艾伐蜀之后,仅仅四个月,就灭亡了蜀国,这就不免让人怀疑:掌握蜀国10万大军的姜维,军事才能到底如何?对于姜维,诸葛亮极为偏爱,甚至有些违背“严明法度”的原则。 根据史书记载,姜维投降之后,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年,姜维二十七岁。 没有战功,却能封侯,却能成将,足见诸葛亮对他的看重。 《三国志·姜维传》: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其人,凉州上士也。 ”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诸葛亮眼里的“凉州上士”姜维,在此后数十年中一路高升,最终成为蜀汉军方一把手,掌握着10余万大军。 按说,这样的官职就代表了姜维的军事才能,否则诸葛亮不会用他作为接班人,然而“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中,遭到后人嘲笑千年的老将廖化却有不同意见,总结了六个字,指出姜维致命问题,字字扎心!《汉晋春秋》: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 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廖化对姜维评价的核心是“兵不戢,必自焚”这六个字,即用兵如果不收敛,必将自食恶果的意思,认为姜维智谋并未超过敌人,蜀国力量比敌人要弱,但他用兵却没有满足,这样的话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那么,事实真如廖化所云吗?从史料上来看,廖化评价可谓一语中的,指出了姜维的不足之处。 这句话的背景是262年秋,姜维北伐曹魏时廖化说的话,而这一次北伐,是姜维第十次北伐。 根据史料记载,234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刘禅先后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司马、大将军......总之,让姜维统率诸军,成为军事上的一把手。 接过军事指挥棒的姜维,在238年—262年之间,一共进行了11次北伐。 从战术上看,姜维胜多败少,战术能力不错;但从战略上看,姜维却失分较多,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没有打下战略要地,比如第六次北伐时,姜维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败退。 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但只是拔其县民还蜀,魏国损失极其有限。 另外,守蜀必守汉中,但战略要地汉中却被姜维丢掉,导致钟会邓艾可以直逼蜀地。 二,魏蜀吴三国,蜀国最弱,但却最为好战。 从刘备开始(最惨的是夷陵之战几乎全军覆没),到诸葛亮(5次北伐,外加七擒孟获平定南方),最后到姜维,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即便是魏国也吃不消呀。 尤其蜀国灭亡前十年中,姜维有7次北伐,蜀国力量弱小,却用兵无度,焉能持久?262年,蜀国多年征战,已经极度疲惫,且兵力损失又很大,廖化说完不久,同年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军驻扎于沓中。 第二年,魏国钟会邓艾伐蜀,其中邓艾数千兵力,翻山越岭,走过700里无人区,竟然还能击败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时,面对仅数千兵力,蜀国投降了。 整个过程极为梦幻,但观察姜维用兵“兵不戢”,或许就能明白了,因为连年征战,百姓厌战,民生极度凋敝,蜀国民众已经麻木了,根本不愿为蜀国卖命,所以刘禅只能投降,犹如1644年的明朝北京局势。 当然,姜维连年征战,可能还有苦衷,比如继承丞相兴汉遗志,朝廷内部斗争让姜维通过对外用兵来保持军权等,但不管如何,姜维用兵无度,不重视休养生息,的确将蜀国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姜维凭什么掌握蜀汉军权

诸葛亮临终遗言第五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的遗言,以这个遗言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姜维,只是让姜维辅助魏延断后,而主持蜀汉军队撤退的,则是另一个人杨仪。 至于蜀汉治国的接班人,诸葛亮依次选择了蒋琬、费_、董允,唯独没有选择姜维。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诸葛亮就算再信任姜维,再赏识姜维,即便有民间传闻姜维是诸葛亮的徒弟,依然改变不了姜维是魏国降将的事实,作为一位刚刚投降不久的将领,也没用多少实际的军功,即使诸葛亮愿意,后主及蜀汉群臣怎么可能放心把军权交给他呢?何况姜维在军中资历不足,如果给予军权,势必引起蜀汉老将的不满,而且诸葛亮也会被人认为任人唯亲,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姜维最终掌握蜀汉军权,并非因为诸葛亮,而是他自身的努力。 那么姜维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掌握蜀汉军权的呢?死诸葛走生仲达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 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阵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汉晋春秋在正史中,姜维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是在诸葛亮病逝以后的断后途中,由于魏延拒绝断后,蜀汉军暴露在魏军追军之下,原本作为辅助断后的姜维,此时不得不承担了断后的任务,司马懿即将追上蜀汉军队,这时候是姜维想到了一个计策,让蜀汉军队得以全身而退,转危为安。 他让场仪将旗帜反向,鸣起战鼓,假装要主动进攻司马懿,司马懿害怕中计,主动撤退,不敢逼近蜀军,于是蜀军得安然无恙的撤退,从此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 实际上并非死诸葛走生仲达,是姜维妙计退宣王。 偏师入羌,郭淮破走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 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 三国志回到成都以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但是很快,姜维的机会来了。 姜维面对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在汉中之战,在夏侯渊阵亡以后果断率领主力撤退,并且推举张_为主将,避免了魏军更大的损失,多次西征横扫羌胡,北原之战和阳遂之战,两次识破诸葛亮的计策的魏国名将郭淮。 姜维领军第一战,便是这个让诸葛亮都为之忌惮的郭淮,历史上并没有对这场战争的过程详细记载,但是我们依然从史书中看到了结果偏师入羌,郭淮破走。 姜维因此升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蜀汉总兵力不过10万,既然三国志说的是偏师,证明兵力不会超过1万,而姜维以不到一万之偏师,居然能够深入魏境,打败魏国名将郭淮,可见其军事才能之强。 费_制约下的偏师北伐费_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_而决成败于一举。 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汉晋春秋延熙十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_共录尚书事,表面看来,姜维的军职进一步提升了,但是实际上,姜维么军权反而降低了。 因为费_,是反对北伐的,费_认为,我们的军事才能远远不如丞相,丞相暂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们呢?但是姜维认为就算这样也不能坐以待毙,还是坚持要北伐,费_只好同意姜维北伐,但是,费_每次允许姜维出征用的兵力不超过1万。 在费_制约之下的偏师北伐,虽然取得过打败夏侯霸、接应胡王的小胜利,但对于魏国而言,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骚扰袭击,自然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但是姜维以不到1万的偏师,竟敢在魏国境内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而且也取得过一两次小胜利,已经很了不起了。 洮西大捷姜维的巅峰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 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 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 三国志费_被刺杀以后,姜维终于能够率领蜀汉主力进行北伐了,兵力增加到数万的姜维取得了接二连三的胜利:降李简、斩徐质,取河关,破王经。 姜维最终取的了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姜维也因此功,被任命为大将军。 因此,姜维最终能够担任大将军,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不是因为诸葛亮。

诸葛亮死后,姜维究竟是如何成为蜀汉职位最高的将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悉心培养姜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蜀汉末期,姜维继任大将军之位。 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对曹魏发起了不断的攻击。 姜维一直以诸葛亮的学生自居,但是在诸葛亮的遗嘱中,并没有指定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那么,姜维是如何成为蜀汉职位最高的将领的呢?一、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是蒋琬和费祎。 诸葛亮在发动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向刘禅秘密推荐了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他在北伐时,将自己的身后事都做了安排,将蒋琬留在刘禅的身边,加上辅佐的臣子,牢牢掌控着朝廷的局势。 在前线,诸葛亮统筹安排一切,用费祎来调和魏延和杨仪的矛盾。 但是随着战事的延长,诸葛亮的身体越来越差。 在最后的时刻,他告诉刘禅派来的使者李福是自己接班人的人选。 他只说了蒋琬和费祎两人的名字,之后便不再开口了。 在当时,满心以为会接替诸葛亮职位的人有魏延和杨仪两人。 他们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一个是能征善战的骁将,一个是主管军务的文臣。 在诸葛亮的手下,他们的职位最高,能力最强,资格最老,功劳最大。 但是诸葛亮看清了他们的性格缺点,没有把他们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这是因为诸葛亮已经为自己死后的蜀汉定下了新的国策,那就是休养生息,采取防御为主的战略,以待天时。 这样,诸葛亮选择蒋琬和费祎作为接班人,就是看中了他们的守成能力。 在自己死后,他们可以保全蜀汉,让蜀汉能够得到喘息之机。 魏延和杨仪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很高,完全可以接替诸葛亮指挥蜀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魏延在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就说,让文官保护诸葛亮的棺椁回朝,自己则指挥蜀军继续北伐。 杨仪更是以一军统帅自居,向比自己位高权重的魏延发布命令。 这就完全破坏了诸葛亮预定的国策,因此诸葛亮采取“二桃杀三士”的计谋,除掉了这两个人。 他先是利用杨仪逼魏延反抗,借杨仪之手除掉魏延。 随后再夺取杨仪的军权,让杨仪自投罗网,被迫自杀。 除掉这两人后,蒋琬和费祎顺利接管政权,开始了蜀汉休养生息的过程。 二、姜维的成长得益于诸葛亮的培养。 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已经在蜀军中崭露头角。 不过他并没有被诸葛亮指定为接班人,这是因为在蜀军中,比他资历老的将领比比皆是。 只是因为时间的流逝,那些将领去世后,姜维才成为蜀汉硕果仅存的能战之士,逐步走上重要的军事岗位。 姜维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加入蜀军的。 诸葛亮在见到姜维之后,对他十分欣赏。 于是诸葛亮破格提拔姜维,他认为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比李邵和马良还要强。 他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封奉义将军,当阳亭侯。 此时的姜维才年仅二十七岁。 诸葛亮将虎步军五六千人交给姜维统领,并且亲自教导他兵法。 在总兵力才十万左右的蜀军中,姜维已经成为一位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 诸葛亮还对姜维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他心存汉室的思想,并且在姜维熟练掌握指挥作战后,让他进攻朝见刘禅,为他们之间搭建了互相信任的桥梁。 虽然在史书上没有对此后的姜维事迹有所记载,不过我们从一封奏章上可以看到姜维在蜀军中的地位。 在诸葛亮弹劾李严的奏章中,罗列了诸葛亮手下重要的文武人员。 在这些人员中,姜维位列第十四名,排在魏延、吴懿、高翔、吴班、杨仪、邓芝、费祎、刘敏等将领之后。 此时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结束后,姜维在此时已经成为蜀军中重要的将领。 排在他之前的军事将领不多,而且这些人中,很多人凭仗的是个人资历,并不是军事能力。 在诸葛亮去世前,他在安排蜀军撤退时,就把断后的重担交给了姜维。 诸葛亮知道魏延是蜀军能力最强的武将,他骁勇善战,难以抵挡。 于是为了防备魏延铤而走险,诸葛亮在安排蜀军撤退时,让王平作为先锋,姜维作为后卫。 姜维的后面是魏延的部队,他可能要面对的是魏延和司马懿的追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诸葛亮的心中,蜀军中除去魏延,战力最强的两位将领就是王平和姜维。 果然,对诸葛亮安排不满的魏延放弃了为蜀军断后的任务,绕道赶往蜀军先头堵截撤军。 后来魏延被王平击破,被马岱斩杀。 而整个蜀军的断后任务,就落到姜维的身上。 司马懿在得知蜀军撤军的消息后,没有来得及对蜀军军营进行侦察,就急急忙忙率军追赶上来。 此时的姜维能否击退司马懿,就关系到整个蜀军的生死存亡。 姜维利用司马懿的疑心,在司马懿追上的时候,将军马摆成反击的姿态。 以为中了诸葛亮诱兵之计的司马懿,吓得仓皇逃窜,等回过神的时候,蜀军已经走远了。 就这样,姜维保证了蜀军安全撤回汉中,为保全蜀军立下了大功。 再回到成都后,姜维论功行赏,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受命统帅各路军马,进封平襄侯。 在诸葛亮青睐的王平和姜维这两位将领中,由于王平不识字,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他的发展。 所以,蜀汉的军事重担终究还是落到了姜维的身上。 这是诸葛亮早就预料到的结局,也是他刻意培养的结果。 三、姜维成为蜀汉最高将领是刘禅的选择。 不过在诸葛亮去世之初,首先掌握军事实权的人却不是姜维。 先是吴懿率领蜀军主力镇守汉中,随后继任的是王平。 姜维则是掌握野战部队,随时听从蒋琬和费祎的指挥调遣,没有自己的作战主动权。 这是因为姜维的战术思想与诸葛亮的国策不合,姜维和费祎对他压制的结果。 费祎曾对多次想要率领主力北伐的姜维说,你我远不如诸葛亮丞相,连丞相都不能北伐成功,何况是我们呢。 我们不如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待将来蜀汉出现能够带领蜀军北伐成功的人才。 因此费祎严格规定姜维率领的人马,不能让他的兵力超过一万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姜维的一辈子可能就会如同魏延一样,被压制着度过此生。 但是有一个人的插手,让姜维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就是蜀汉的后主刘禅。 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到刘禅信任使用姜维的迹象。 比如蒋琬想发动攻打上庸的战斗时,姜维受刘禅委托去劝阻蒋琬,让他改变了主意。 延熙十六年春,费祎在岁首大会上被降将郭循刺杀。 这桩案件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费祎的死,与刘禅和姜维有关。 不管真相到底如何,这个事件导致了刘禅重新接管朝政,而姜维则如愿以偿地接过军权,对曹魏发起了北伐。 在后期的蜀汉朝廷中,最终形成了内有黄皓专政,外有姜维掌军的局面。 在刘禅的眼里,黄皓和姜维是他最信任的人。 可是姜维的军事能力有限,多次北伐都没有成功。 再加上他改变汉中的防守战略,开门揖盗,给蜀汉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绵竹之战的时候,诸葛瞻父子都对蜀汉后期的状况发出了感叹。 他们认为不能外制姜维,内除黄皓是自己最大的罪责。 由此可见,姜维成为蜀汉后期职位最高的将领,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的培养,更主要的原因是后主刘禅的信任重用。 结语:姜维虽然以诸葛亮的接班人自诩,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为北伐曹魏而鞠躬尽瘁。 但是在诸葛亮的遗嘱中,他的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 这是因为诸葛亮在去世前,为蜀汉制订了新的国策,那就是休养生息,以待天时。 姜维的战术思想与诸葛亮的战略不合,故而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支持。 不过诸葛亮对姜维的能力还是青眼有加的,他对姜维悉心指导,将他培养为蜀汉首屈一指的将领。 在蒋琬、费祎去世后,蜀汉的军事重任还是落到了姜维的肩上。 姜维成为蜀汉最高职位的将领,得益于诸葛亮的教导和刘禅的信任重用,可是他的穷兵黩武也给蜀汉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也许就是诸葛亮临死时感叹不语的原因吧。

标签: 掌握蜀汉名将的战术与运用 姜维攻略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