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
作为主将,孙权拥有出色的统率和武力。他的主动技能「制衡天下」可以对敌方全体造成伤害并降低其攻击力,同时增加自身统率和武力。被动技能「孙子兵法」可以进一步提升队伍的输出能力。周瑜
周瑜是一个强大的智力输出,也是队伍中的输出增幅者。他的主动技能「赤焰燎天」可以对敌方单体造成高额智力伤害,并附加灼烧状态。被动技能「智谋如海」可以提升队伍的智力输出,并为佩戴该技能的角色提供先攻效果。太史慈
太史慈可以担任副将,担任控制和AOE伤害的角色。他的主动技能「神射」可以对敌方单体造成伤害并降低其防御力。被动技能「百步穿杨」可以对敌方后排全体造成伤害,并有概率附加禁疗效果。阵容搭配
吴国水军的阵容搭配非常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战斗情况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阵容搭配:输出型阵容:孙权(主将)+周瑜+太史慈控制型阵容:太史慈(主将)+周瑜+孙权辅助型阵容:孙权(主将)+周瑜+鲁肃技能搭配
吴国水军的技能搭配也十分重要,可以根据不同的队伍配置和战斗需求进行选择。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技能搭配:孙权:「制衡天下」+「孙子兵法」+「威震四方」周瑜:「赤焰燎天」+「智谋如海」+「锦帆宝船」太史慈:「神射」+「百步穿杨」+「折冲御悔」实战技巧
在实战中,吴国水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优先攻击敌方的脆皮英雄,例如弓兵和谋士。利用周瑜的智力输出和输出增幅,最大化队伍的伤害。利用太史慈的控制技能,打断敌方的技能施放和伤害输出。注意队伍的站位,避免被敌方集火。总结
吴国水军拥有强大的输出能力,可以轻松秒杀敌方的脆弱目标。孙权、周瑜和太史慈的配合也非常默契,可以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通过合理的阵容搭配和技能选择,吴国水军可以在战场上发挥出强大的战力。如果孙策不早死,由孙策周瑜主外,孙权主内,那么吴国能否击败魏国呢?
孙策主外,周瑜、鲁肃辅佐;孙权主内,有张昭、顾雍、诸葛瑾、陆绩辅佐,确实江东最强同一时期的最强搭配。
小霸王孙策,东吴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主要奠基人,在继承其父亲孙坚的部将之后,孙策并没有继续依附袁术,而是借住袁术的势力,先后平定了扬州的诸多势力,一举奠定了江东的局势,创造了东吴在日后的鼎力之势中的生存基础。
孙策是一个好战、善战,且武艺超群的人物,他凭借孙坚留下的一千多士兵,先后击败了刘繇、王朗、严白虎等久居江东的势力,同时,又因其治军严明,善用谋略,颇得当地氏族名绅的青睐,太史慈、周瑜、鲁肃、张紘等人才接连投靠。
孙权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是孙对孙权的中肯评价。 确实,从孙权对外的战绩来看,攻打黄祖用了三次,攻打合肥用了五次(仍寸土未得),东吴的几次著名的胜仗,都不是孙权主导的。 由此可见,孙权却无军事才能。
但孙权善用人,会笼络人心。 想当初孙策突然过世,由于孙权未有尺功,江东众元老皆对其不服,虽然说有周瑜为其撑腰,但试想一下,如果孙权没有两把刷子,周瑜又怎会为其撑腰。 当时,江东局势不稳,更有地方太守听闻孙策已死而公然反叛。 为了应对糟糕的局势,孙权先是奉江东威望最高的张昭为师,有张昭支持,很多威望、实力不如张昭的人,自然就顺从了,其次,他有拉拢地方大族,广招贤才,诸葛瑾、陆逊、顾雍等皆招致麾下,并将兵权下放到老将周瑜、程普手中,以示对他们的信任。
自此,江东众将皆归顺孙权。
再加上周瑜、鲁肃这些人的辅助,确实是东吴最强阵容。
可问题在于,打仗不仅仅是打人才,还有国力啊。(我们以赤壁之战后,刘备发动汉中之战前这一时间段作为开脑洞的时间限制吧,即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二年)
此时,魏国有谁?曹大帝领衔贾诩、程昱、荀攸、三大智囊坐镇中枢,由曹氏家族(曹洪,曹休,曹仁,曹彰,夏侯惇,夏侯渊)统领六大战区军团(豫州,京畿,荆州,东辽,扬州和雍凉),更有张辽、张郃、于禁,乐进,徐晃等,都是跟随曹操久经战阵,可独当一面的名将。
翻开《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我们不难发现,曹操手下的武将虽然戏份不多,但大多都有真才能,夏侯渊以一己之力拖了刘备举国之力两年之久,曹仁坐镇三方必争之地荆州,保荆州久安无事,张辽更是屡次击退攻打合肥的孙权,而这些战事,曹操皆没有参与,仅仅是汉中之战末期参与了。
所以说,东吴有人才,魏国人才也不弱。 如果单拼两国人才,东吴并不占优势。
在看国力
东吴仅占有扬州,交州,和荆州部分,而魏国占领了天下十洲之地(幽、冀、并、青、徐、雍、凉、豫、兖、荆州部分),可谓天下大部份皆在曹操手中。 地广意味着人多,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劳动力在那个时候就代表国力。 东吴人口比魏国少,国力弱,且魏国拥有国之重器-骑兵。
因此,东吴要想跨过长江与魏国挣天下,难度确实很大,如果单凭东吴自身的实力,击败魏国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选择三国中的十位猛将为你所用,你会选择哪十位?
第一序列选肯定选关羽,张辽和张飞。 关羽的武力可以说在三国当中是非常强大的,虽说他的性格有一点傲慢,但是如果驾驭得好的话还是可以应付得来的,并且有关羽我可以放心的派他攻打任何城市。
张辽身为五子良将之首,武力这方面肯定没得说,而且张辽这个人在谋略上面也是非常厉害的,他不像关羽那样做什么事情是冲动的,而且张辽还有率领800士兵击退孙权10万大军的神迹。
张飞就更不用说了,正史里面也是一个集武力与谋略为一体的虎将。 而且他对自己的主公可以说是绝对的忠诚,所以不用担心他会叛变。
第二梯次,我会选赵云,陆逊和周瑜,赵云的武力虽说没有关羽那么强大,但是他作为一个保镖还是很称职的。 有他在身边我不用担心会被敌军突袭致死,所以说有赵云在我的生命就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陆逊和周瑜这两个人,可以说既可以当军师又可以当三军的统帅。 有他们两个在,如果我兵力足够充足的话完全可以分兵两路去攻城略地,我相信一定可以取得很大的战果。
第三梯次我会选那种能够冲锋陷阵的,比如说黄忠,许褚以及马超。 有他们三个在,在冲锋陷阵这一方面可以说打败天下无敌手,基本上没有什么军队是他们的对手。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臆想罢了,如果真有他们来给我效力,别说统一三国了,就是称霸世界都有可能。
孙权为何单单容不下自己麾下的重臣陆逊,陆逊做了什么?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但三国时代的名将却如云一般多,其中以蜀五虎将与魏五子良将非常著名。 吴国也不甘寂寞,拥有甘宁、太史慈、丁奉等虎将。 其实,以上这些猛将多是能征惯战型的武将,而像诸葛亮、周瑜、陆逊这样谋略型的奇才却并不多见。 就拿陆逊来说,他在大多数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然而陆逊却实际上是一个胸藏军事韬略的谋略型名将。
公元203年,18岁的孙权坐领了吴国的江山,而只有20岁的陆逊也正式走上了政治舞台。 当时的陆逊主要从事文官的工作,并且能够做好份内的事情,没有出现过一丝纰漏。 公元219年,关羽出兵攻打襄阳,孙权趁机偷袭了空虚的荆州。 而孙权能够趁机在关羽“后院放火”,其中离不开陆逊的大力辅佐。 这也是陆逊首次在军事方面展现自己的本领。
不过夷陵之战才是成就陆逊的重要战役。 关羽兵败被杀导致了孙刘翻脸,而刘备在称帝后也几乎出动了全国可以调动的兵力对吴国发动了进攻。 公元221年,蜀吴展开了大战。 战争初期,蜀国占据了优势,但随后吴国改派陆逊为大将,双方就陷入了僵持阶段。 虽然陆逊年轻,但他却非常沉得住气,并带着吴兵死守不出。
双方把时间耗到了夏天。 湖北夷陵地区夏季非常炎热,因此刘备把蜀兵都安置在树林茂密又距离溪水很近的地方。 陆逊找到了树林地区怕火攻的弱点,于是以一把大火烧得蜀军大败。 当时的刘备已66岁高龄,几乎打了大半辈子仗,可他却输给了吴国的一位年轻“书生”,这多少让蜀国的皇帝陛下太没面子了。 后来刘备又气又急,最后不幸病死于白帝城。 其实不是刘备太弱了,而是陆逊太强了。 可以这么说,蜀有诸葛亮独撑,魏有司马懿掌权,吴则有陆逊这么个擎天支柱。
按道理来说,陆逊对于吴国来说非常重要,孙权应该重用别人才对,然而最后陆逊兄却落了个被主公孙权气死的结局。 这其中有何原因呢?原来陆逊做了些不该做的事情。
孙权这个人虽然没有曹操那样出色的军事才能,但也够资格算得上是位明君。 自从孙权18岁继承了父兄基业后,他在赤壁败曹操,于夷陵退刘备,一直与魏、蜀鼎足三分而立。 就孙权大部分时间的表现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然而这位老兄在步入晚年后则显得有些昏庸了,尤其在立嗣方面太令人诟病了。
公元245年,孙和已贵为太子,但鲁王孙霸却也非常得宠。 孙霸还幻想着孙权能改立自己为继承人,孙和当然也不甘示弱,双方明争暗斗,而且吴国的文武也几乎分为了两派。 在这种情况下,中立的陆逊担心国家分裂,于是给孙权上书,希望皇帝陛下可以扭转一下这种明争暗斗的局面。 结果孙霸认为陆逊在针对自己,而孙和也经常请求陆逊在孙权面前说些好话。
此时,63岁的陆逊已是吴国重臣,整个陆家在吴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皇帝孙权面前说话非常有分量。 但是陆逊一掺和太子与鲁王之争后,孙权就开始讨厌陆逊起来,因为干涉君主立嗣是古代大臣的很大忌讳,这样的行为就快等同于谋反了。 所以陆逊的这些把自个儿给陷了进去,孙权一气之下把杨竺、陆胤、吾粲相关人员抓了起来,而陆逊也受到了牵连。
孙权还派人去当面指责陆逊,最后已过了花甲之年的陆逊气得病了,最后也一命呜呼了。 可以看出来,陆逊的死是犯了古代为臣的“干涉君主立嗣”大忌。 孙权再怎么信任陆逊,陆逊也只是重臣,身为臣子不能越级去干涉君主。
标签: 拥有强大的输出能力 孙权作为主将 提供控制和AOE伤害 吴国水军 太史慈 周瑜 孙权 拥有出色的统率和武力 太史慈可以担任副将 周瑜可以提供强大的智力输出和输出增幅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