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外交:谈判、条约和阴谋可以帮助您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和冲突。

admin 攻略 10
在国际关系中,忽略外交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外交提供了非暴力解决冲突、维护和平与稳定的手段。通过谈判、条约和阴谋,国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和冲突。 谈判 谈判是解决冲突和达成协议的一种基本工具。它涉及各方之间的沟通和讨论,以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谈判可以用于解决广泛的问题,从贸易争端到领土冲突。成功的谈判需要以下几个要素:尊重和理解对方观点愿意妥协和寻找共同点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条约 条约是两国或多国之间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它们通常用于记录谈判达成的协议或建立正式关系。条约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提供了法律框架,规范国家之间的行为。条约可以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边界纠纷贸易协定合作联盟和平和安全协议 阴谋 阴谋涉及两国或多国之间秘密达成协议或采取行动。虽然阴谋通常被视为不可取的,但有时在维护和平或实现共同目标时也能发挥积极作用。阴谋可能用于:协调外交努力削弱对手避免公开对抗 忽视外交的后果 忽视外交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当国家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时,往往会诉诸战争或武力胁迫。战争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经济和社会稳定。忽视外交还会导致以下后果:关系恶化不信任和敌意加剧和平与稳定的破坏 外交的重要性 因此,重视外交对于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和冲突至关重要。通过谈判、条约和阴谋,国家可以和平解决分歧,并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外交是一项复杂而微妙的艺术,需要耐心、外交能力和对冲突各方的理解。 结论 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忽视外交不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各国必须致力于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和稳定的世界。投资于外交既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避免战争的灾难性后果,并为所有国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对越反击前,有15国联合支持越南,战争打响后他们为何集体沉默?

昔日好友成敌人

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当时的 社会 局势来说起,上世纪中后期,两极格局基本形成,美苏关系降至冰点。

本来同为 社会 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关系一直都是非常亲密的,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为支持中国的发展,向中国援助了大量专家,并借给了中国许多发展金 。

但由于种种原因, 1958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逐渐走向恶化 ,对中国表示惩戒,苏联方面不仅撤走了所有之前来华的专家,且他们之前为我国提供的各方的援助也被迫终止了。

作为 社会 主义国家的老大哥, 苏联也给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

做到了这一步,苏联依旧没有放过中国,苏联不仅在经济方面用各种各样的条约打压中国,在外交方面他也联合其他 社会 主义国家,向中国施压、逼中国就范。

彼时正值美苏冷战的冰点,美方看到这一情况后认为这是个大好机会,美 国政府多次派出外交官同中方联系,期待改善两国关系 ,毛主席为了缓解国内的这一艰难境地,也开始对美国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随着两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1971年美国的尼克松总统来到中国 ,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毛主席得知此消息后为其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我国各部领导叶一同接见了尼克松总统,就此中美关系走上了正常化之路。

中国这样的行为,在美国的死对头苏联看来无异于是背叛,对苏联来说,任何一个和美国交好的国家都是他们的敌人。

为了表示对中国的惩罚,苏方多次利用国际媒体开始宣传“ 中国背叛 社会 主义国家阵营 ”的荒谬言论,就此以苏联为首的各 社会 主义国家,也开始对中国的态度产生了转变。

就在此时越南方面在苏联的教唆下,开始了对中国的挑衅。

越南是中国南部的邻近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越南的关系也一直都极为良好,两国也达成了多年互惠互利的默契。

在法国殖民者侵略越南之时,中国还派出了一队志愿军前往越南共同抗法,在抗法期间,中国和越南的士兵也建立了亲密的友情,那段时间,我国领导人毛主席和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来往也很密切。

不仅如此,越南方面还将毛主席的毛泽东思想写入了他们的党章 。

可在胡志明总统去世后,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的黎笋便坐上了越南的第一把交椅,他迅速统一了越南将政权独揽于手,不仅如此, 在他的倡导下越南也由之前的亲中,改为了亲苏政策 。

那时苏联急需以越南作为干涉亚太事务的重要基地,来和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相抗衡,所以为了利用越南,苏联也给予了他们方很多帮助。

得到苏联的支持后,越南经济迅速发展、野心急剧膨胀,在苏联的教唆之下他们频频越过中越边境线,重伤我国边民。

彼时,越南一心想要在中南半岛称霸,在黎笋的带领下越南开始走上了军事扩张的路线 ,越南政府不仅把整个国家的重心都放在了支持军事之上,且他们还迅速在老挝、柬埔寨等地集结了大量的士兵准备对周边国家发动进攻。

奔走多国寻援助

为了制止越南的这一行为,1978年的11月份,邓小平总理亲自去往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和三国领导人共同磋商对付越南的办法,三国领导均向中方表示,他们也早就对越南的此番行径多有不满。

回国后,邓小平同志也在公开场合,多次批判过越南的霸权主义行为, 面对愈发过分的越南,中国仍然试图以和平谈判的方式,与其解决问题, 毕竟对中国政府来讲,我们并不想拿我国军民的生命安危去冒险。

在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会谈时,邓小平也明确提出了中国对此事的态度,从军事力量来讲,中国对抗越南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李光耀总理却仍表示,他们较为忌惮苏联势力,对越方不会主动采取行动。

其实不仅仅是新加坡,当初支持越南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出于苏联的威慑,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

在中国争取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认可的同时,苏联那边也没闲着,苏联迅速为越南提供了一批先进的军事装备,支持他们作战。 没过多久,越南人就占领了柬埔寨大部分地区,其他国家看着柬埔寨的惨状,也纷纷选择站到了苏联的身后。

此时苏联不仅派兵在中苏边境集结了大部分兵力,且还在外交上频频对中国施压,苏方表示, 若中国还不能尽快解决与越南的问题的话,那么苏联将会出面干预 ,面对苏联毫不留情的态度我国政府也极为焦灼。

从军事力量来讲,我国和苏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为了抵抗苏联,中国就把目光放在了美国身上。

1979年1月29号,邓小平再次访问了美国,在本次同美国政府领导交谈的过程中,邓小平也为美国分析了国际局势和利弊,邓小平表示, 如果在此次中国和苏联交锋中,美国实行不作为态度的话,那后续的形式将会朝着美国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

虽说邓小平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但美国依旧没有明确表示对中国的支持态度,美国方面只是说,在必要之时,美国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苏联方面得知邓小平访美之后,也感觉到了一股危机感。 在外交方面,苏联也频频发文试探美国的态度,不过在形势尚未明朗之前,美国人并没有表示对此事明确的立场,他一方面谴责了中国的行为,一方面又对越南的军事扩张表示了不赞同。 这样一碗水端平,摩登两可的态度,也是让中苏两国都摸不着头脑。

就在邓小平从美国回来后没几天,越南那边便有了动作,越南首先越过边境地区,和我国边军发生了小幅度的武装冲突。

中越一战见分晓

中国看着越南越发过分的行径,开始了对越南的反击,为保证前线的战争顺利,中国广西、北京等军区迅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不仅如此,我国还调配了大批兵力去往了北部边界,以防苏联的突袭。

就此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1979年2月17号,中国东线部队的各部士兵迅速从我国南部出发,先后攻克了高平等地 。

同时西线部队也集中炮火向越南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没过多久我军就成功地向越南境内突进了数十公里。

在第一阶段取得战略性胜利之后,越南那边也是急红了脸,他们居然在战场上公然违背人道主义,使用起来了化学武器,越南这样卑劣的行径也惹恼了中国军方。

很快,战争就来到了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中最著名的非谅山战役莫属了,谅山对越南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此地不仅仅是粤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他也是中越边境极为重要的战略据点 。

为了在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越南还把本国有着“金星师”之名的精锐部队调遣了过来,谅山一战,我军也调来了大量火力决定给越南一个教训。

可是由于双方作战之时,天上下起了大雨,谅山上烟雾缭绕,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就失去了方向。

越方看到这一情况迅速集中火力对我军进行了猛攻,为解决这一危机,指挥人员迅速调来了大批炮兵,用密集的火力为士兵开辟了一条前行之路,与此同时我军还迅速发射了大量燃烧弹,驱散的烟雾,为我军士兵指明方向。

在烟雾散去后,中国解放军迅速实现了战场的逆袭,直接击退了周边的越南余军。

31号清晨,我军调来了三百余门大炮,开始了对谅山市和周边越南军事据点的进攻,在密集的火力炮攻下谅山一片火海,最终此地也成为了一片废墟 。

谅山失守后,越南河套地区岌岌可危,如果河套失守,那对越南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谅山战役结束后,我军趁热打铁,迅速击退了各线越南余部。 就此越南北部基本全部我军被攻克,越南领导人看着这样的情况瞬间慌了神,思虑过后他们把远在柬埔寨驻扎的士兵,也调配到了中越战役前线,继续同中国作战。

这边中国在清扫战场后迅速从边境地区撤离了, 对于我军来说,能够攻克越南北部城镇,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了,我们没有必要再在边境与敌人痴缠了 。

在撤兵回国的过程中,我军不仅对越南北部一些城镇的基础设施进行了破坏,且还带走了大批,当年我国援助给越南的物资和武器,为了防止越南士兵阻碍我军撤离,我军在必经道路上埋下了许多地雷,经过严密的部署后, 我军顺利撤回祖国 ,在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杰出表现,不仅打乱了苏联和越南等国的战略部署,且还给了以越南为主的,妄图走军国主义扩张路线的周边国家,一个狠狠的教训。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亚太乃至世界地区,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国不仅保证了本国领土的完整性,且还稳定了世界的局势,捍卫了亚太地区的和平。

从结果上看,我国在攻打越南时选用的战争策略是极为正确的。

从越南战争开始到结束,我们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仅一个月,越南北部城区就在我军的进攻下全方位沦陷,不仅如此,我国士兵还迅速的完成了回撤 。

在中国的重击下,越南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再召集大量兵力,和中国开展二次战争了,而在中方撤退回本国后,世界上其他妄图通过越南,来挑衅中国的国家也没有了由头。

说得直白一点, 由于这场中越战争进展得太快了,即使是那些国家想要在军事方面支持越南,他们也来不及把兵给越南送过去了 。

在中越战争结束后那群秉持着观望态度的国家,便迅速转变了态度,因为当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从这场对峙中他们已经捞不到任何好处了。

在军事方面,我国用完美的战绩给了越南狠狠的一击,而在外交方面,中国和美国暧昧的态度,也让苏联极为忌惮。

因此在越南失败后,苏联并没有再有任何下一步的举动,连苏联都对此事不再追究了,那其他跟在后面的国家,自然也是不会再说什么。

因此在对越反击战结束之后,曾经选择支持越南的15个国家,也都纷纷闭了麦 。

在仔细地分析了那些,从前支持越南的国家的国情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国家中还有一些东南亚小国,这些小国平日里就饱受越南的欺压,当初他们选择站在越南那边,也不过是忌惮越南的实力罢了。

这些国家上去凑个数还可以,真要让他们在军事方面对越南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援助,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纵观此次中越战役, 越南之所以会失败,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国情认知不足 ,而那些企图通过越南,控制中国的国家,也必然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不知道在越南战败后,苏联有没有后悔当初对他们的援助呢?

求论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不要复制粘贴的

纯手打 望采纳 论述“一边倒”外交战1、一边倒外交战略不是闭关锁国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这篇文章里,他宣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联苏抗美”这一战略决策,在冷战二强并立对峙这一严峻的国际环境中,为中国争取了空间和时间,以及足够多的物质支持,在原则、策略和生存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 一边倒的方针,明确了新中国的态度,也明确告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继续实行殖民控制的幻想。 建国初期,当时任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外交政策的思想,指明我们要在政治上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实行“另起炉灶”的方针,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这是对于发展同东西方外交关系都同样适用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这个讲话中,周恩来在阐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同时,还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即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军事、经济以及文化领域中的残余势力清除掉再建立外交关系。 这表明,我们在首先同民主阵营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要同西方各国在内的一切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对西方国家,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前提下还是要请客的,而且在客未请或请而未来之前,还可以“互通有无”,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外国做买卖。 毛泽东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道:“只要一天它们(指西方国家)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 “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事实上是,中国要同美国等主要国家接触,除了像蒋介石一样,建立那种主仆式的外交关系外,没有别的可能。 新中国成立后,在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以及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后不久,就在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荷兰等资本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前提下,分别同这些国家建立了不同级别的外交关系,同时还尽最大可能地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关系。 2、联苏还是附美?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并造就了美苏两大世界性霸权。 德意日战败,被军事占领或者分成两国,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受到了重创。 只有美国因为初期没有卷入战争,左右逢源大发战争财,并且因为独特的地位位置,战火并没有危及到美国的本土。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经济、军事霸主,不仅获得了日、德、奥等国的军事占领权,而且把它的军事基地建设到了除苏联及东部欧洲以外的世界各国。 另一方面,苏联虽然也遭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但他在战时通过各种方式在欧洲获取了不少领土,极大地改善了战略态势,再加上战争中成就的巨大军事力量,使得苏联成为唯一能同美国抗衡的另一强权。 战后两国的不断磨擦升级,并经过一系列事件,使得对抗成为冷战—军事,经济的全面对抗。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在全世界都径渭分明地分成两个阵营的时候,一个不明势力的第三条路,想左右逢源,而又缺乏足够的实力自保,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加入其中一个阵营。 3、同志加堂兄—中苏的结盟状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开始就以俄国的十月革命为学习目标,它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屡屡失败后,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后兴起的。 中国共产党选择与苏联结盟,并不完全因为意识形态的因素。 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现实国家利益的选择,中国革命的胜利,并不是斯大林所预计和期待的结果,划江而治的中国无疑能使苏联在远东获取最大的利益。 斯大林低估了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军的作战能力,解放战争、中国革命的胜利出乎他的意料。 1949年12月,毛泽东开始对莫斯科进行访问,并着手商谈同盟事宜。 1950年2月,苏联、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 该条约涉及了政治、军事、经济的条文,但最为引人注的还是这几句:“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努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者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在战争状态时,缔约国一方应给另一方军事及其他援助”。 在此条约签订后直到60年代初中苏翻脸的几年间,双方的配合基本默契,基本遵守了这个条约。 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无量、低息贷款,并派出大量技术专家帮助中国在东北部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民间的合作也有相当不错的成就,在军事等领域,中国的军事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而在国家安全方面,尽管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内部曾有将战争扩大,将战争引向中国本土,但迫于此条约的威力,未敢贸易动手。 从缔结条约的战略目标角度来说,一边倒战略的目标是基本实现了的。 经历战争创伤的中国,借此机会建立了相对完全的工业体系,在此期间,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为中国保障独立自主、和独立外交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为什么本杰明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在政治上会有如此不一样的观点?

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编辑本段 1.简介编辑本段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 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 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 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他是美国第一位法国驻外大使,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2.生平编辑本段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知道夜幕降临,焦急的母亲来工厂找他,他才回家.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领导人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计划,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予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席,主持地方军委,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7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政府采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 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 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 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 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 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 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 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学了一遍,又读了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 他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 富兰克林的学习日渐深入。 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了波士顿,到费城的基未尔印刷所和英国伦敦的帕尔未和瓦茨印刷厂当工人。 1726年秋,富兰克林回到费城,这时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术,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尼亚报》,并出版了《可怜的李查历书》,当时被译成十二种文字,销行于欧美各国。 1727年秋,在费城他和几个青年创办了“共读社”,组织了小型图书馆,帮助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进行自学。 每星期五晚上,论讨有关哲学、政治和自然科学等问题。 这时富兰克林还不到三十岁,通过刻苦自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在北美的声誉日益提高。 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发展为美国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 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 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 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 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 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捕捉雷电编辑本段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 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 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 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 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 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 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从为获得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 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 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 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 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 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 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 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 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 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 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 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 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 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 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 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 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 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 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 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 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 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 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 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零下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 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4.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编辑本段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 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 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 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 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 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富兰克林说:“我们从前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项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 ” 5.巨星陨落编辑本段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 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 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 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多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 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6.道德准则编辑本段本杰明的一生的成功经验绝不是靠人们夸夸其谈而得到如此高的知名度和群众呼声的,他的伟大贡献,早已载入史册,刻在不朽的年代石碑上,为后人树立模范,给后人前进的动力和远大的目标!那么,本杰明自身又是如何磨练自己的呢?人们口中常说的,“十三条成功计划”(13-point plan for honest living)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一、节制。 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 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 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 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 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 不浪费时间;不去关注那些无聊的言论,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 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 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 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 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 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节。 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 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7.年表编辑本段1706出生于北美麻萨诸塞的波士顿城一小商人家庭。 1714进语法学校学习。 1716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工作。 1718始做其兄詹姆士的学徒,从事印刷业。 1721开始匿名向《新英格兰报》投稿,并做过该报临时编辑。 1723毁学徒契约,徙往费城,当印刷工。 1724为独立开业赴伦敦居19个月,当印刷工;发表论文《自由与贫困,快乐与痛苦论》。 1726返回费城,先当店员,后当印刷所工头。 1727创办“共读社”,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问题。 1728和人合开印刷所。 1729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开办文具店;出版《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 1730和黛博勒·里德结婚;其子威廉出生。 1731创办费城图书馆。 1732出版《穷理查历书》创刊号。 1733开始自学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 1736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文书;组建费城联合救火队。 1737就任费城邮政局长;改革费城警务。 1740发明“开炉”。 1743女儿萨拉出生。 1744创办“美洲哲学学会”,自任秘书。 1746发表《平凡的真理》:组建费城的国民自卫队。 开始电学实验。 1747通过各种电学实验,在电学理论上作出重大突破。 1748改印刷所为合伙经营;当选宾州议会议员。 1749创办费拉德尔菲亚学院。 1751帮助创办费城医院。 1752作天电传蓄试验—费城电风筝试验;发明避雷针;《电学实验与观察》被发表。

标签: 条约和阴谋可以帮助您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和冲突 不要忽视外交 谈判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