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特征
大象的身体覆盖着厚厚的皮肤,可以保护它们免受捕食者和恶劣的环境条件的伤害。它们的耳朵很大,可以散热并增强听力。它们的长鼻子可以用于呼吸、喝水、抓握物体和发出声音。血量厚
大象以其血量厚而著称。它们的皮肤有两到三厘米厚,让它们能够承受掠食者的攻击和其他伤害。它们的肌肉和骨骼也很厚实,进一步增强了它们的耐力。攻击力强
大象也是强大的攻击者。它们有长而锋利的象牙,可以用来刺穿和粉碎物体。它们的鼻子和耳朵也可以用作武器,发出强有力的打击。当受到威胁时,大象会毫不犹豫地反击,用它们强壮的身体和锋利的象牙自卫。社会行为
大象是高度群居的动物,生活在由一只母象领导的母系群体中。这些群体可以有几十只甚至数百只个体,并通过牢固的社会纽带联系在一起。大象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行为,包括协作、同情和哀悼。它们会一起合作抚养幼崽、保护群体免受危险,并照顾受伤或年迈的成员。栖息地和饮食
大象栖息在广泛的栖息地中,包括森林、草原和沼泽。它们是草食动物,主要以草、树叶、树皮和水果为食。它们每天需要消耗大量食物和水,以维持庞大的体型。保护状况
大象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偷猎和人象冲突。偷猎象牙和肉类是它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栖息地丧失破坏了它们的自然栖息地,减少了可利用的食物和水。目前,非洲象和亚洲象都被列为濒危物种。保护大象至关重要,不仅是为了它们的生存,也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措施
保护大象需要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保护栖息地和减少偷猎加强反偷猎执法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支持社区参与的保护措施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帮助确保大象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繁荣。结论
大象是令人惊叹的生物,以其血量厚、攻击力强、社会行为复杂和对栖息地至关重要而闻名。保护这些非凡动物对于我们星球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通过保护它们的栖息地,打击偷猎并提高公众意识,我们可以为大象一个繁荣的未来做出贡献。犀牛为什么打不过大象
1. 犀牛在与大象的对抗中通常不占优势,原因之一是体重差异。 大象的体型庞大,体重通常在3至8吨之间,这使得它们拥有比犀牛更大的力量和冲击力。 2.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大象的长牙。 大象的象牙不仅体积庞大,而且结构坚硬,能够在冲突中产生强大的攻击力,而犀牛的角虽然也坚硬,但在力量和长度上无法与象牙相比。 3. 大象的腿比犀牛更长,这使得它们在速度上具有优势。 在逃跑或对抗时,大象能够利用这一特点,从侧面轻易地撞击犀牛,甚至将其推翻。 4. 大象的鼻子非常灵活,这是它们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它们的鼻子可以轻松捡起重达1吨的物体,同时也能够拾取小巧的食物,如花和根茎。 5. 犀牛是犀科动物的统称,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 犀牛的体型笨重,四肢短而粗壮,头部较大。 成年犀牛的体长可达2.2至4.5米,体重约为2800至3000千克。 它们主要栖息在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
关于大象军
你是说宗悫的故事宗悫巧计破敌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 ”(“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宗悫武艺高强,在家乡制服了好几起强盗抢劫的事,家乡人都称他是无畏少年。 成年以后,有人推荐他当了振武将军,宗悫到了部队,果然英勇善战。 当时,有个林邑王发动叛乱,占据了一个地区,当地百姓叫苦声不绝,宗悫率部下将叛军的驻地团团围起,准备一举歼灭叛军。 叛军头目林邑王老谋深算,奸诈无比。 他暗暗思忖,深知自己论兵力论武艺都及不上宗悫,要想不失败惟有用计谋智胜宗悫。 林邑王召集军师们出谋划策,想了几天几夜,终于酿成一条妙计。 林邑王得意地捻着胡子大笑起来,因为在他看来,宗悫虽然勇猛,可毕竟嫩了点,这次必败无疑。 林邑王派人暗中买了几百头大象。 到了交战那天,他命令部下驱赶大象,直冲宗悫的队伍。 刹那间,疯狂的象群甩动长鼻子猛冲起来,尘土飞扬,地动山摇,真有排山倒海之气势,仿佛能把宗悫的队伍踏成肉饼。 突然,象群乱了起来,有的原地站住,有的干脆杀了回马枪,朝叛军冲去,撞得敌兵人仰马翻。 原来,大象群冲到宗悫的阵前,迎面出现许多狮子,一个个张着血盆大口,拖着长长的舌头,样子极其凶猛,刚才还不可一世的象群立刻吓破了胆,纷纷逃命。 不等宗悫用兵,叛军已被冲得落花流水,溃散了大半。 很快,宗悫的部队就取得了胜利。 林邑王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 后来才知道那些狮子全是宗悫派人做的模型,只不过形象逼真罢了,林邑王不禁使劲拍打自己的脑袋,连连骂自己是个笨蛋。 原来,宗悫得知林邑王在四处购象时,就已识破了敌人的阴谋。 很快想出高明的对策,召集了能工巧匠,连夜赶制了许多狮子的模型。 巧匠们得知这关系到是否能挫败叛军,个个干劲十足,将狮子模型做得栩栩如生,真假难辨。 很快,宗悫就率兵收复了叛军的驻地,解救了当地的百姓。 将叛军搜刮的金银财宝分给穷人们,接济他们的生活。 古代象战评述因字数限制只能粘贴部分,详细资料点击网址中国在商周时期可能使用了大象作战,或许会成为象战最早的国家。 传说春秋吴国伐楚,楚曾出动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见记载。 南朝和隋和林邑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 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边以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 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 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井。 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井里,人和象俱被活捉。 另一次是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阱,复以弓弩射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 970年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中国云南等地民族多有使象者,《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唐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欢迎唐使袁滋,就是“先饰象12头引前”,次才为马队、乐队;据傣文《泐史》载: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时,“有白象九千条”,可见象之多。 明朝对云南的几次用兵,都有和土蛮战象作战的记载。 如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并以击毙之象“烹以享士”,犒劳三军。 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 中南半岛上使用象军较多的国家除了占城(林邑)外,还有柬、老、缅、泰等国,而这些国家由于条件限制,乘马骑兵无法发展或者较弱,所以象军自然就是主要的乘骑军。 史载公元二世纪时,扶南王混盘况就“教习乘象”,并吞诸邑。 南掌王桑森泰(14-15世纪时在位)时,有军队70万人(看到这个数目千万不要吃惊,古代东南亚各国的军队数目往往是夸大十倍左右的,只要缩水为十分之一就行了)。 真腊与占城、占城与越南、真腊与暹罗之间的战争中,战象往往是一个有力的武器。 16世纪的暹缅战争中,有几次大规模使用象军的大战。 最初缅甸强大,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弱小。 初时暹罗捕获了七头白象(象一般是黑色的,一旦发现或捕获白象,就是十分罕见的事,古时,泰国人以此作为祥瑞之兆),国中大悦,暹王摩诃•查克腊帕特王被上尊号为“白象王”,扬名一时。 缅王莽应龙闻讯后派人索取白象,暹王自然不与,反而回信让缅王多多“修德”,国中自然会出现祥瑞的白象,云云。 结果1561年,莽应龙统兵90万(需要缩水的数字,同上)来伐,暹罗失败,最后以王子入质、多加入贡,并贡献四头白象而收场,是为“白象战争”。 七年后,莽应龙卷土再来,这一次攻陷了首都阿瑜陀耶,干脆灭了暹罗,扶立傀儡。 十五年后,暹罗王子纳黎萱发动复国战争,自立为王。 1592年素攀府会战,纳黎萱与缅军主帅、王储帕玛哈乌拔拉进行了骑象的单挑格斗,缅甸王储砍破暹王帽盔,暹王击中了缅王储的右肩,结果缅甸王储当即死于象颈。 此役暹罗大胜,俘获的缅军大象就有800余头。 暹王坐象——昭帕耶猜耶势拍,也一举成名,受到暹罗人的顶礼膜拜,还有名垂青史的殊荣。 作者: 百年世事不胜悲2007-2-23 16:49 回复此发言 -------------------------------------------------------------------------------- 6 古代象战评述 四、象兵战术简析 综观古代各地的象战,大致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看法: 1、象兵使用的地理环境平坦地形为好,险阻崎岖之地(如邓子龙滇西之战)或者攻城拔壕(如帕诺姆斯之战)均不适宜。 2、与步、骑兵不同,象兵并非是能够独立作战的兵种,对其他兵种的配合依赖性很大。 失去其它兵种(步、弓、骑等)掩护的象兵往往会成为敌方远射兵器的活靶子。 3、由于大象的机动性不高,但有强大的攻击力和较好的防护力,一般作战中主要用于正面的推进作战,因此进行合理的部署非常重要。 但有时使用战象进行突然性的反击和逆袭(如伊普苏斯战役、撒马尔罕战役等),震撼力很大,也能收到很好的收获。 4、对付象兵的主要手段还是远射性的兵器,如箭弩、投枪、飞石以及后期的火炮、火枪等,避免近距接触。 火攻等方法也很有效。 大象在战斗中通常不耐雨点般打击,难以驾驭,性情发作起来,对自方造成的损害反而会远大于对敌人的伤害,这是个致命的弱点。 驭者和象背上的兵士往往会成为敌方集中攻击的靶子,所以一般他们或着铠甲,或有象背上的塔楼作为防护,等等。 5、由于象兵一般只用于正面突击,两翼的薄弱环节往往是对方的突破口。 因此许多在象战中的获胜者无不是采用两翼优势骑兵的突破,进而合围的战术。 如希达斯皮斯河之战,亚历山大的6000骑兵对波鲁斯的4000;桑西巴斯击败勒古鲁斯之役,迦太基人的4000骑兵对罗马的500;札马之战,罗马的6000对迦太基人的2000,等等。 像帖木儿、巴布尔、阿克巴等人都是善用两翼包抄的高手。 从这个意义上看,骑兵以其机动性和冲击力,在实战中的作用要远高于象兵。 印度的象军固然发达,古希腊人也曾认为“在作战技术上,印度人远较亚洲其它民族优越。 ”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马的质量不高,也没有很好的重视,故而影响了整体的战力。 补充一点,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率军再次远征非洲那次战斗。 迦太基人统帅哈斯德鲁巴尔,其实就是汉尼拔,这是姓和名给我们造成的混乱,前面的那个哈斯德鲁巴尔是汉尼拔的父亲。 这次战斗,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声学武器,一代名帅也算败的不冤。 关于象军,似乎主要是那些马匹较少而且质量不高的地区对高质量骑兵的一种替代武装。 这是一个有趣但是没有继续发展的兵种。 究其原因,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史前狩猎人类就是大象的灾难,北方的猛犸,南方的反齿象,小毛象等的灭绝无一不是和原始人的狩猎有关 -- 北方狩猎民族有用猛犸的头骨盖房子的,对这些生长期长,而且生殖能力有限的动物简直是灾难性的捕杀。 它们的厚皮,早已经证明不是标枪和弓箭的对手。 因此,战象更近乎于一种威慑武器。 同时它的机动性比较糟糕,如同德国的虎王坦克一样对道路要求太高。 再有,补充困难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吧。
大象攻击力多少?
1. 大象的威慑力主要来自于其庞大的体形和力量,这使得它们在陆地动物世界中占据霸主地位。 尽管它们的战斗技巧并不高,但已经足以让其他动物望而生畏。 2. 偶尔,小象可能会离群独行,这时它们可能会遭遇狮群的合围。 大象的鼻子非常强大,比汽车轮胎还要粗壮和灵活。 它们的长獠牙能够刺穿虎豹豺狼,而强壮的腿部可以轻易将它们踩成肉酱。 3. 大象的鼻子一挥之力足以打断虎豹豺狼的脊椎骨。 由于大象皮肤厚实,狮虎狼等野兽很难攻击到它们的要害。 因此,这些野兽通常不敢招惹成年大象。 4. 大象是群居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生活,通常由雌象担任首领。 家族中的日常活动,包括活动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和栖息地,都由雌象来指挥。 5. 成年雄象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家庭的安全。 有时,几个象群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拥有上百只大象的大型群体。 6. 大象能够通过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交流。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次声波通常能传播11千米。 但如果遇到气流导致的介质不均匀,传播距离会缩短至4千米。 在这种情况下,象群会通过跺脚产生强大的声波,以扩大交流范围,最远可传播至32千米。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