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调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执法人员重建犯罪发生的过程,并识别犯罪嫌疑人。其中,寻找凶器和指纹证据是犯罪现场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寻找凶器
- 全面搜索:仔细检查整个犯罪现场,寻找任何可能用作凶器的物品。这些物品可能包括刀具、钝器、枪支或其他可致命的物体。
- 注意可疑物品:留意任何与周围环境不符的物品或看起来异常的物品。凶器可能被藏在显眼的地方,例如床垫下或橱柜里。
- 检查受害者的伤势:凶器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从受害者的伤势中推断出来。注意伤口的大小、形状和深度,这可以帮助确定凶器的类型。
- 搜查嫌疑人:如果嫌疑人已被逮捕,对其进行搜身检查,以寻找可能被其当作凶器的任何物品。
- 查看作案动机:考虑可能的作案动机,这可能有助于缩小凶器范围。例如,如果动机是抢劫,凶器很可能是武器或撬棍。
寻找指纹证据
- 寻找平滑表面:指纹最容易在平滑、无孔的表面上发现,例如玻璃、金属或塑料。仔细检查犯罪现场的这些表面。
- 使用指纹粉末:指纹粉末是一种细粉,可以撒在表面上,使指纹变得可见。轻轻地将粉末刷到表面,然后用刷子或胶
如何正确理解犯罪现场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重要作用
犯罪现场是收集证据即刑事侦查中的关键突破点:现场是证据的收集主要地点,是办案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依法通过侦查和调查工作,获取与案件事实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 收集充分、确实的证据是司法机关分析研究案情的前提,是正确认定案情、处理案件的基础。 收集证据是刑事侦查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办案能力和业务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 办案中,侦查人员要牢固树立证据意识,时刻将证据的收集、核实和完善作为办案的中心环节。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是依法办案的基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是办案人员经常遇到的具体问题,也是刑事案件诉讼成败的关键。 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 证据,顾名思义,即证明的根据。 当事人运用已知的事实推论未知的事实时,未知的事实是证明的对象,已知事实即为证据。 法律上的证据不完全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证据,它是司法人员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受法律规范的调整。 《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可见,刑事证据是司法人员依法收集、审查,用以确定或否定犯罪事实,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以及罪责轻重的一切客观事实。 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是证据的本质属性;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是客观性和关联性的保障。 证据总是以一定的形式存在的。 《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有以下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 ”物证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它是以物品或痕迹的外部特征、存在状况和物质属性来证明案情的,它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真实性。 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对案情起证明作用的文字资料。 证人证言是证人就自己耳闻目睹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其形式一般采用口头陈述,也可由证人亲笔书写或办案人员制作询问笔录。 被害人陈述是被害人就自己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事实和所了解的犯罪嫌疑人的情况所作的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案件事实所作的交代和供述。 鉴定结论是侦查机关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做出的书面结论。 勘验、检查笔录是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人身、尸体进行勘验后制作的笔录,还包括绘图、照片等。 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录像、拍照、电子计算机或者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资料。 只有正确认识证据法定形式,才能在办案中正确收集、审查证据,提高办案效率。 在办案时,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取证应该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符合诉讼要求。 《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案件事实清楚,是对证明对象查明程度的要求,即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和情节,包括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为,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目的、动机,以及犯罪嫌疑人自身的情况和犯罪后的表现等情况。 证据确实、充分,是对证明根据是否充足的要求,它包括证据确实和证据充分两方面的要求。 所谓证据确实,是指据以定案的每个证据经查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这是的证据质的要求。 证据充分,是指全案证据对案件事实具有充足的证明力,足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它要求全案证据能形成互相联结、互相印证的完整的证据体系,构成认定案件事实的充分根据和理由。 证据充分是对证据量要求。 证据确实与证据充分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在实践中,考察是否达到了证据充分、确实,其标准:一是定案的每一个证据都查证属实;二是证据都是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能起到证明案件的作用;三是案件事实的情节都有相应证据予以证实;四是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五是全案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结论是唯一的,并具有排他性。 二、练好取证的基本功,是办好刑事案件保障 收集证据包括发现证据和提取证据,它是侦查工作的核心内容。 发现证据,是运用某种方法和手段查找或显现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 提取证据,是运用某种方法和手段去获得或录取已经发现的证据材料。 发现证据是提取证据的前提,提取证据是发现证据的目的,发现证据总是为了提取证据。 收集证据是一项法律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为使收集到的证据合法有效,在收集证据中必须坚持按规范要求去做。 一是程序合法。 办案人员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采用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二是客观全面。 真实性是证据的核心,它要求在证据的收集中反对主观性和片面性。 一切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用主观猜测去代替客观事实,也不能按主观需要去收集证据,更不能弄虚作假去伪造证据。 三是依靠群众。 犯罪嫌疑人处于群众的包围之中,犯罪行为遗留的痕迹物证就在群众身边,办案人员只有深入群众之中,依靠群众提供线索和情况,就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四是迅速及时。 迅速及时地收集证据既可提高收集证据效率,又可提高收集证据的可靠程度。 五是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犯罪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用高新技术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收集证据时特别注重充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手段,切实保证准确、及时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 证据是过去事件在人脑或物质载体的记录或反映,其本身往往具有隐蔽性,而有些犯罪嫌疑人掩盖案件的事实和藏匿案件证据的行为,又进一步增强了证据的隐蔽性。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脑中的记忆会淡忘,物质痕迹也会消失,这一切都导致了发现证据的难度。 但是,案件的存在是客观的,证据材料也是客观的。 只要方法正确,工作细致,就一定能够发现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一是正确划定查找范围。 办案人员划定侦查范围,实际上也就是确定取证的范围,因为确定侦查范围的目的就是为了查找犯罪嫌疑人和收集证据材料。 同时,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也是证据的一种。 二是善于发现证据。 划定的侦查范围后,要千方百计地去发现证据。 办案中,有时可以直接发现证据,有时则要通过多种环节去发现证据。 发现嫌疑线索也是查找犯罪嫌疑人的重要途径。 三是注意找出证据材料。 证据线索不等于证据材料,如果说某人掌握与案件有关的文书物品不等于他已经掌握了书证或物证。 有些知情人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自己了解案件情况或掌握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办案人员必须根据证据线索,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查明情况。 提取证据的方法很多,而且许多都要利用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技术和手段。 常用的取证据的方法有:一是笔录提取法。 这是用文字记录的形式来提取证据材料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提取以言词、活动、状态为内容的证据材料,其表现形式有询问笔录、讯问笔录、现场勘查笔录、物证检验笔录、人体检查笔录、辨认笔录等。 二是音像提取法。 这是用照相、录音和录像等手段提取证据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提取各种物证、书证、以及以声音和形象为内容的证据,其中照相法用途最广。 三是实物提取法。 这是直接提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书和痕迹载体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体积不大的物证和痕迹载体、以及各种书证和音像证据。 四是模型提取法。 这是通过制作模型来提取证据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种立体痕迹物证。 如立体手印、立体足迹、工具痕迹等可以用模型提取法。 五是粘印提取法,主要是用粘贴、复印、吸附等方法来提取证据的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平面痕迹物证。 提取证据应注意科学性与合法性,不能因提取方法不当而损伤证据的价值,也不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提取,否则就失去了证明力。 收集证据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办案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询问。 询问是通过谈话或问话的方式了解情况的一种活动,是任何案件都使用的收集证据的方法,主要对象是证人。 二是讯问。 讯问是刑事案件中必不可少的证据收集方法,其对象只适应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三是辨认。 辨认是很多案件中都采用的方法,辨认结论及其相关的证言和笔录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四是勘验。 勘验是很多案件采用的证据收集方法,其对象一般为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和尸体。 从收集证据的角度来看,勘验具有双重意义。 一方面,勘验是发现和提取各种物证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勘验本身也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五是检查。 它主要在与人体状况有关的案件中使用的证据收集方法,如人体伤害案件和造成人体损伤的责任事故案件等。 六是搜查。 它是主要在刑事案件中的证据收集方法,搜查的对象可以是场所,也可以是人身还可以是车辆等物体。 七是实验。 实验也称侦查试验,实验笔录是主要的证据形式。 八是鉴定。 鉴定的对象多种多样,即可以是物证,也可以是书证;即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尸体。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收集证据,也可以用来查明案件事实和审查判断证据。 三、以犯罪现场为核心,是取证工作的重中之重犯罪现场是犯罪嫌疑人为了实施犯罪,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侵犯一定对象,从而引起特定物质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场所。 具体地讲,犯罪现场就是案件发生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的其他场所。 一般而言,一起案件只有一处现场,但有时候也可能有多处现场。 犯罪现场客观反映和记载了犯罪活动的情况,是证实犯罪的可靠依据,也是发现案件线索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按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只要发生了刑事案件,就有犯罪现场。 犯罪离不开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犯罪行为一经发生,由于能量交换的结果,犯罪信息即被储存于有关的客体之中。 犯罪现场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特定场所,因而犯罪现场储存了犯罪的信息,同时传导了犯罪的信息。 如犯罪嫌疑人在某一场所实施了杀人犯罪行为,现场上就可能留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足迹、血迹、气味及随身携带遗留于现场的凶器、衣物、证件等。 现场呈现出的这些痕迹、物品向人们传导着杀人的犯罪信息。 正是这样,侦查人员能够通过现场勘查和现场访问捕捉到这些犯罪信息,从而分析刻画出犯罪嫌疑人的“形象”,正确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最终查获犯罪嫌疑人。 同时,也是获取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的主要途径。 案发后,多数情况下谁是作案人,现场物品、痕迹与案件有无内在关联,侦查人员并不知晓。 必须通过对现场情况进行勘验、检查,经过对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品作出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侦查工作的方向、范围。 为此,勘查时,一定要全面细致,多收集痕迹物证,为破案和办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取证要按程序办事,也就是按法律规定办事。 否则,收集到的证据就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现场勘查记录、现场图、现场照片应当的互相一致的,不应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有了矛盾,要进行合理排除。 否则,就会出现疑点,失去证明力。 对犯罪上提取的痕迹物品,一定事实求是,有什么就提取什么,不能任意取舍。 四、以当事人言词为线索,是取证的重要途径有些犯罪嫌疑人很狡猾,在犯罪现场上没有留下痕迹物品,有的是其他原因,未在犯罪现场上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这就必须在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被害人的陈述、知情人证言多做工作。 一要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上下功夫。 首先,从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事实中收集证据。 如果犯罪嫌疑人交代了犯罪行为,就以其交代为主线,收集证明犯罪的证据。 其次,从犯罪嫌疑人交代的情节中收集证据。 犯罪嫌疑人在交代罪行时,讲的一些情节,可能与犯罪没有直接关系,但它能证明犯罪嫌疑人口供的真实性。 这样可以使证据体系更加完整,也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 再次,从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线索中收集证据。 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对情节、细节有时记不太清楚,或者是由于客观原因发生错觉,往往提供一些有关案件和犯罪的情节或细节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侦查人员收集证据的方向。 第四,从犯罪嫌疑人的辩解中收集证据。 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基本有三种可能,即真的,假的,有真有假。 如果收集到的证据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辩解的事实情节是真的,对于查清事实是很有帮助;如果是假的,或者有真有假,也能证明犯罪嫌疑人的态度。 二要在挖掘被害人的陈述上做文章。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的主要当事人,是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绝大多数案件的被害人,对犯罪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提供与犯罪有关的情况。 因此,被害人的陈述,对正确确定侦查方向,收集核实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都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从被害人陈述的被侵害的部位中收集证据。 从侦查实践的经验来看,被害的部位是收集证据的重要途径,犯罪嫌疑人在侵害部位容易留下指纹、脚印以及其他犯罪痕迹物品。 其次,从被害人陈述的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方法中收集证据。 被害人是被侵害的对象,一般情况下,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作案方式、方法实施犯罪行为是比较清楚的。 被害人陈述的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方式、方法,是侦查人员收集证据的重要线索。 再次,从被害人陈述的一些特殊情节中收集证据。 这种特殊情况只有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知道。 这些情况,有的是犯罪嫌疑人有意的行为,有些是无意的行为。 如犯罪嫌疑人逃离作案现场时划破了衣服。 第四,从被害人陈述侵害的后果中收集证据。 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伤害的程度、被抢劫的物品、被骗走的财物等。 第五,从被害人陈述的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中收集证据。 收集犯罪嫌疑人身体特征的证据,如身高、体形、方言口音、衣着打扮等;收集犯罪嫌疑人动作特征及搏斗痕迹的证据,如是否有伤痕,受伤的具体部位等。 三要在打消知情人思想顾虑上花气力。 知情人的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它对于认定案件事实和犯罪事实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知情人思想顾虑大,怕报复;有的知情人可能与案件有某种关系,怕受牵连,存有不敢作证、不愿作证的情况。 为此,办案人员要耐心细致做好知情人的思想工作。 一是建立感情,以情动人。 要关心知情人,理解他们的内心苦衷,体谅他们的处境,关心他们面临的困难。 同时,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来打动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主动提供证言。 二是消除障碍,排除顾虑。 针对知情人的具体思想顾虑开展有针对的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其提供案件的真实情况。 三是保护知情人,增强他们作证的信心。 在找知情人取证时,最好着便衣,找一些借口,尽量不引起他人注意。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询问的地点进行选择,设法避开人们的视线,减轻其精神负担。 四是讲究询问方法,注意策略。 不能以身份吓唬知情人,不能用大话压知情人,减少知情人的反感。
《犯罪现场勘查》笔记(1)犯罪现场物质变化要素
最近在读《破案神探:犯罪现场调查》,结合翻阅公安教材《犯罪现场勘查》,梳理一些知识点,便于记忆和查阅。 侦查人员到达犯罪现场,要观察三方面物质形态。 首先,要观察现场所在的环境状态,如野外、矿区、商业区、居民区、旅游区等,这些区域是否未犯罪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具体来讲,现场哪些环境的变化被犯罪所利用,是否违反了常规。 其次,要观察现场出入口和现场中心部位的变化情况,如门窗的关闭状态、是否破损、挖洞、揭瓦侵入,电灯的开关情况、床铺的展放状态、炉火的熄灭状态,餐桌碗筷、饮品的摆放布局等。 再次,要观察现场是否被翻动凌乱,被害人是否有被奸污迹象,伤痕的轻重、方向,血迹的分布状态以及各种痕迹、物证的遗留情况。 除了以上三方面宏观观察,要重点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1.现场增加的物质,如尸体、尸块、血迹、凶器、指纹、足迹、精斑、毛发、包装物、捆绑物和其它遗留物等。 2.现场减少的物质,如现金、有价证券、珠宝、文物、名人字画、金银首饰、工具、有关的粉尘、油漆、附着物等。 3.现场被破坏的物质,如门窗、锁具、墙壁、天窗、房顶、保险柜、写字台、文件橱等。 4.现场物体的位移状态,及物体原有状态因犯罪的原因,发生可位移,出现了排列组合关系的变化,如保险柜被移动,抽屉被撬开、大衣橱被挪位、机动车被盗走等。 5.有关人员的印象痕迹,即在犯罪现场形成过程中,被害人及家属、周围居民群众和有关的知情人,对现场异常情况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所形成的印象。 (1)视觉(形象)印象:犯罪行为人的人数、性别、大体年龄、体貌特征,使用的工具、凶器、行为动作,以及现场火焰的亮度、颜色等。 (2)听觉(声音)印象:犯罪行为人的口音、脚步声、门响声、爆炸声、玻璃或餐具破碎声、呵斥声、呼救声等。 (3)嗅觉(气味)印象:救味、烟味、焦糊味、油漆味、农药味、香水味、狐臭味等。 (4)味觉(品尝)印象:酸味、甜味、苦味、辣味、涩味、咸味等。 (5)触觉(皮肤感觉)印象:温度、细腻、光滑、粗糙、松软等。
嫌犯摸过东西的指纹多久会消失
1. 指纹在自然条件下不会自行消失。 2. 指纹的搜集和发现是取证工作的重要环节。 搜寻范围包括犯罪活动中心、现场进出口、犯罪分子可能接触的物品以及遗留在现场的凶器和物品。 3. 指纹具有唯一性、遗传性和不变性。 至今未发现两个人拥有相同的指纹,因此指纹识别成为个人身份的重要证据。 4. 由于指纹的唯一性,近年来,犯罪现场留下的指纹成为警方追踪嫌疑犯的关键线索。 5. 现代指纹鉴别技术已经实现电脑化,使得鉴别过程更加快速和准确。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