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任何集体活动中,率先垂范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战场上,将军的英勇无畏将激发将士们的斗志。
率先垂范的本质
率先垂范本质上是一种身先士卒的精神。领导者不仅要制定计划和发布命令,更重要的是以自身行动做出榜样。
率先垂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身体力行:领导者率先垂范的领导者,必将赢得尊重和追随,带领团队走向成功和辉煌。
身先士卒的拼音
身先士卒的拼音是shēn xiān shì zú。相关知识如下:
1、身先士卒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 “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现代也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2、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又《史记·黥布传》:“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 ”后人将上述文献概括为成语“身先士卒”。
3、身先士卒的意义:将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鼓舞士气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就是将帅的重要影响要远远大于一般士兵。
4、将领的身先士卒首先是给士兵以信心。 敌我交战,统帅确立战争的策略,统帅和将领制定具体战术,士兵们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对于忐忑不安的士兵来说,将军带头冲锋,会给士兵注入强烈的自信心和必胜的决心。 士气高,战斗力便会大大增强。
身先士卒造句
1、班长身先士卒,第一个跳进了湍急的洪水中。
2、将军身先士卒,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3、身先士卒,处处以身作则,他激励着我们自觉遵守纪律。
4、冲锋号响起,王团长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5、队长身先士卒,率领全队队员,披荆斩棘,突破难关。
6、教练身先士卒,队员们斗志高昂,势如破竹,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7、面对困难,我们要身先士卒,积极面对,不能退缩。
8、面对巨大的困难,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奋勇向前。
9、在抗洪救灾中,人民子弟兵身先士卒,舍生忘死,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0、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卷土重来未可知——《鸣梁海战》的启示
在军心涣散,取胜几乎无望的形势下,李舜臣是如何行动,扭转战局,并最终打赢这场逆袭战的呢? 面对悬殊的实力对比(1:30),战斗还未打响,朝鲜水师人人自危,投降讲和的主张甚嚣尘上,逃兵日益增多,军心几近崩溃。 当此情形下,李舜臣首先面对的不是拿出御敌方案,而是如何重振军心,鼓舞士气,不至于让队伍不战而溃,分崩离析。 李舜臣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誓不退缩,坚持迎战主张 。 在众将对战争形势极度悲观之际,作为领军主帅,李舜臣哪怕表现出丝毫的犹豫、退缩,都将直接导致整个队伍的溃散。 所以,纵使主和派如何陈述形势不利,尽管自己对这场战争也毫无胜算,李舜臣都丝毫没有动摇主战决定。 这种临危不惧、誓不退缩的坚定信念,对稳定军心,赢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肃军纪,严惩叛逃将士 。 对主和派和叛逃者的态度最能体现主帅之于战争的态度。 面对主和派的汹汹陈辞,李舜臣丝毫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而且在抓到叛逃者之后,还当众亲手执行斩首,在战前最危急时刻,以行动宣誓了主战的坚定态度,重新整肃了面临溃散的军纪,以纪律的至高威严慑服了人心。 所谓兵败如山倒,反过来想,此时,李舜臣如果表现出任何的儿女情长,都将是致命的考验。 破釜沉舟,号召背水一战 。 祸不单行,本就无势可依,可偏偏在开战前夕,朝鲜水师最倚重的“龟船”被日军偷袭焚毁,军心再次动摇,就连最初和李舜臣站在一起坚持主战的将领也转变态度,联合请命,弃战主和。 眼看就成了孤家寡人,李舜臣拼死抵抗的信念依然岿然不动。 在召集全军将领之后,他命人焚毁行军营房,自决退路,粉碎任何苟且求和的幻想,以“勇者生,畏者死”的英雄气概,号召全军将士决一死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之举,将朝鲜水师畏惧战败的恐惧转化为了冒死拼搏的巨大勇气。 仅仅靠严肃军纪就能慑服人心,取得胜利吗?仅仅靠一番激动人心的战前动员就能重振旗鼓,收服众人吗?在人心企稳之后,最关键的任务发生转变。 虽然求和弃战的声音被暂时压制,但在此时,部下并未看到成功取胜的希望,所以,大部分军官也仅仅选择暂不叛逃,而在一旁静静观望。 后续战局如稍有不利,他们时刻准备弃船而逃。 也就不奇怪,在迎战日军先锋之际,只有李舜臣督帅的一艘船只孤军奋战,其他十一只战船置之不顾,远远观战。 如何让观望者加入战斗?“智者之虑,必杂乎利害”——在这时,民族大义、兄弟情义、乃至军法军纪,在生死攸关之际都失去了约束力,道德说教的功效已经微乎其微。 对此,再进行所谓动员抑或恐吓,不仅于事无补,甚至会起反作用。 ——观望者最需要的,是看到哪怕星星一点扭转战局的希望;李舜臣最需要的,是赢得——哪怕是局部暂时赢得一场扭转乾坤的关键性战役。 所以,当务之急已变为尽快拿出应对之策,不然刚刚稳定的军心极易再次崩溃。 李舜臣深谙此道。 在稳定军心的同时,他一边派人维修战船,清点士兵,探报敌情;一边踏勘地形水文,研究迎敌之策,寻找逆袭机会。 在何处以何阵势对抗敌人?激流变幻的鸣梁海峡给了李舜臣天时地利。 根据鸣梁海峡的水文特点,利用日军素来对他威名的畏惧,巧设水上空城计,诱敌深入。 日军主力本就不愿行此险道,又素畏李舜臣之名,与其交战未尝一胜,疑其布阵埋伏,遂逡巡不前。 只有“海贼王”心高气傲,又报仇心切,贸然出击。 李舜臣把握战机,将船退避湍流之后,诱敌驶入激流漩涡,巧借水势,竟独力将一整支日军先锋歼灭。 相对于300多艘的日军主力,这场战斗勉强算作小小的局部胜利,但却极大地激发了众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气,也让观望者看到了奋死一博的价值,唤醒了他们同仇敌忾、加入战斗的决心。 在此层面而论,此役不可不谓扭转战局之关键。 要打赢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高昂的士气是决定性条件。 士气高涨,则一人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可以以一抵多,创造战场上的奇迹;士气低落,则如破堤危墙,经不起风雨激流的吹打冲击。 所以,即便李舜臣有再好的方案计谋,如果朝鲜将士没有决一死战的勇气、视死如归的决心,什么样的妙计也都将是梦幻泡影。 士气如病毒,如空气,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会在团队里面弥漫,而一军之统帅是决定其高低的关键。 正所谓:“三军之势,莫重于帅”。 在战场上,领军统帅的榜样作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统帅的身先士卒,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一声最高亢的冲锋号,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种对部下的极大激励。 作为一名历经无数次战斗洗礼的领军将领,李舜臣岂不知此间道理。 所以,当属下其他十一只战船列队远远观望之时,他并没有急于派人摇旗求援,而是选择身先士卒,冲到一线,与部下并肩奋战,带头杀敌,誓同生死,以自己的胆略、勇气、信念,去感召那些观望者,以染红献血的战袍和命悬一线的身家性命去博取生机。 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正是李舜臣的坚定沉着、英勇无畏、率先垂范,将誓死报国的信念、无坚不摧的斗志、气冲霄汉的气概,最直接地传递给了部下,成为朝鲜水师同仇敌忾的巨大精神力量。 “帅有死之心,士无生之气”。 统帅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士兵岂能做个孬种? 士气一旦激起,剩下的就交给部下齐心协力,交给命数和运气了。 (完)
身先士卒意思解释
身先士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领军作战的将领,在战场上要首先冲锋陷阵,亲自带头,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激励士兵,使士兵们勇往直前。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领导者的勇敢和决心,以及他们在行动上对下属的示范作用。
1、在古代战争中,身先士卒是一种常见的战术。 领军将领亲自带头冲锋陷阵,可以激发士兵们的士气和斗志,使他们更加勇敢地投入战斗。 这种做法可以增强士兵们对将领的信任和敬仰,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在现代社会中,身先士卒这个成语也可以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榜样,带头行动,激励他人的人。 这些人通常是领导者或者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传递价值观和目标,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身先士卒的造句如下:
1、班长身先士卒,第一个跳进水里,帮助同学们救出被困的人。
2、身先士卒是他一贯的作风,每次冲锋陷阵他总是站在最前面。
3、看到战士们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感到由衷的欣慰。
4、身为领导,他总是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为员工树立榜样。
5、他在工作中始终身先士卒,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6、每次行动,他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7、在比赛的关键时刻,队长身先士卒,带领全队取得了胜利。
8、他身先士卒,带领团队突破了项目的重要节点。
9、身先士卒的领导风格让他赢得了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10、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11、在困难面前,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共度难关。
12、他的身先士卒和榜样力量,激发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13、在环保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带动了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14、在抢险救援中,消防员们身先士卒,不怕危险,全力抢救生命。
15、他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标签: 战场之上 以自身行动鼓舞士气 身先士卒 将军的英勇无畏将激发将士们的斗志 率先垂范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