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王。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曾任职于朝廷。后因董卓专权,他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揭开了三国混战的序幕。军事才能
曹操善于用兵,喜欢以少胜多,其战术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军事家。他在军事上的突出贡献包括:- 用兵如神:曹操善于察言观色,知己知彼,制定巧妙的作战计划,屡次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取胜。
- 奇袭制胜:曹操经常出其不意,使用奇袭战术,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如赤壁之战中,他采用火攻,烧毁了孙刘联军的船只,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屯田制:曹操推行了屯田制,让士兵在屯垦之余进行耕种,既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又增强了国家的兵力。
游戏中的曹操
在三国策略游戏中,曹操通常是一位强大的输出角色,拥有以下技能:- 青釭剑:对单体目标造成巨大伤害。
- 魏武卒:对敌方全体目标造成群体伤害,并使目标降低防御。
- 奸雄:一段时间内提升自己的攻击力和暴击率。
总结
曹操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三国枭雄,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令人敬佩。在三国策略游戏中,他是一位输出强劲的武将,在战场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游戏中,曹操都是一位让对手闻风丧胆,令后人敬仰的传奇人物。告诉我一些名人的生平简介和故事,一定要有曹操和岳飞。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帝。 在朱先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 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 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 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 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 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 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 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 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参考资料:回答者:宙斯bloss - 魔法学徒 一级 3-29 21:33--------------------------------------------------------------------------------文学家曹操 曹操武艺高强、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围棋、通晓音乐歌舞和工程技术。 在文学上也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曹操一方面利用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搜罗文士,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他用自己的才华横溢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 他以四言诗见长,悲凉慷慨,气势宏伟,反映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 他的名作《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可称得上《诗经》之后最优秀的四言诗。 他的散文意到笔随,简洁明快,不拘于某种固定的形式,鲁迅曾评价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回答者:蠢蠢の猪 - 魔法学徒 一级 3-29 21:35--------------------------------------------------------------------------------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 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 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 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 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 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 ”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 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 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 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 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 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 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 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 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 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 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 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 ”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 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 就可望收复了。 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 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 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 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 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 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 ”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 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 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 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 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桔子树。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 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继位,七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回答者:别人叫我处男 - 高级经理 七级 3-30 08:31--------------------------------------------------------------------------------三顾茅庐。 回答者:hmshzx2410 - 试用期 一级 3-30 15:17--------------------------------------------------------------------------------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 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 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 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 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 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 ”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 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 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 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 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 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 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 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 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 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 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 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 ”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 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 就可望收复了。 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 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 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 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 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 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 ”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 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 ”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 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 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 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桔子树。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 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继位,七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曹操是怎样的人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 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 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数”,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 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 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子将,许子将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 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 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农民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斩首数万级。 随之迁为济南相。 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 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 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 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 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 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 曹操以行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讨董军。 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 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 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 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军遭遇,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 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 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并。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进攻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 是时,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 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 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 鲍信战死。 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 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 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 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 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 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 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 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敦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 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 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 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 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 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 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 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 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昌。 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 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只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 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 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 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 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建安五年(200),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回答者:李家思 - 护国法师 十四级 8-19 16:27《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 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 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 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操闻大喜。 许邵的内心是矛盾的,虽然鄙薄操之为人,却又不敢得罪对方,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真是高明得体,这也是全书描写曹操的一个纲。 作者的意图是把曹操放在汉室正统的对立面,令其扮演奸相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平定北方之功绩,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得最复杂是曹操,最难理解的人物也是曹操。 无论怎样,曹操特有的人格魅力是无法掩盖的,演义如此,历史亦如此,这里仅就其具备的领袖气质做一些探讨。 笔者认为,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 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 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 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京师敛夡,莫敢犯者。 (《三国志·武帝纪注》) 换了别人,考虑到蹇硕的权势,恐怕也就算了,曹操则不然,其果决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再来看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是怎么扭转局面的: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 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 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 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绍遣骑救琼。 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 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 合等闻琼破,遂来降。 绍觽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三国志·武帝纪》) 许攸献劫粮之计,这时“左右疑之”,曹操却敢于一博,亲自前往。 乍看去,曹操把全军成败系于来投的敌将,实为孤注一掷,与赌徒无异,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了:“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 ”(《三国志·武帝纪》)可见若不用许攸之计,等于坐而待毙,与其这样,倒不如赌上一把,尚有取胜的机会。 从这件事情中,足见曹操当机立断决策之明,比之优柔寡断的袁绍,高下立分。 二.所谓文如其人,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豁达自信的曹操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雄姿英发。 曹操的这一性格本身并无特别之处,难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现出来: 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黙不起。 张合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 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 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 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三国志·武帝纪注》) 兵败之际,毫无颓态,反而大笑,不愧为一代枭雄!可以想象,当时军心低落,主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来。 一声大笑,一番狂语,有如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不仅会给将士们带来温暖,还能够鼓舞士气,这才是优秀主帅的风范。 再有,官渡之战结束后,“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三国志·武帝纪》)此事堪称中国权术史上的经典一幕,仔细想想,这一招实在是高明:若追究下去,难免造成人心惶惶,对于大战方息的曹操军团来说,内耗无异于自取灭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买人心,大可稳定局面,一举两得。 可见曹操的头脑是很冷静的,狭隘之辈绝对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如此魄力从哪里来?还是要归功于他的豁达自信。 三.三国时期的军阀用人问题非常复杂,足够写一篇论文来探讨了,单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 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魏书》)孙权谓操:“御将,自古少有。 ”(《三国志·诸葛谨传》)下面举例说明之: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平旦,辽被甲持朝,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 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三国志·张辽传》) 史家对曹操的教令颇为赞赏,胡三省认为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 由上可知,操是善于用将的。 此外,曹操还能够因才授职。 建安元年,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兴办屯田,后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至于象郭嘉、荀彧等这样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术,不复赘言。 三分局面形成以后,曹操多有剪除异己、兔死狗烹之举,这是为子孙代汉做准备。 封建统治者大都如此,对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云集,为三国时期之最,这与曹操的个人魅力有一定关系,包括领袖气质。 以上我们探讨了曹操领袖气质体现的三个方面,最后以一首词来结束本文: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三国里,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曹操被当代的历史学家定位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无疑算得上是最为杰出的人物。 曹操在政治上其实“先天不足”。 东汉后期,宦官集团控制朝政,与士大夫官僚集团矛盾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曹操的祖父曹腾,汉顺帝时位居宦官之首,其父亲曹嵩因而历任显职,汉灵帝时位至太尉。 曹腾为人温和谨慎,在职举贤进能,与士大夫关系良好,但后来随着两大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深化,曹操作为“赘阉遗丑”,“莫能审其出生本末”,受到了当时政治主体力量———士大夫集团的排斥。 当汉帝国崩溃之时,出生“四世五公”的汝南人袁绍,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而“出身不正”的曹操却不得不艰难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曹操年轻时就从当时激烈的政治冲突中,认识到宦官集团的最终末路,一改少年时任侠放荡的行为,有意识地做到洁身自好,并主动向士大夫集团靠拢。 他20多岁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北部城区的巡警队长,受皇帝宠信的宦官的亲戚因违纪遭其棒杀,由此曹操在形式上正式宣告了与宦官集团的分裂。 后来,曹操拒与军阀董卓合作,招募部队参与袁绍为盟主的关东牧守联军,最终摆脱了出身对其在政治上发展的制约。 曹操在东汉政治崩溃后,消灭割据势力,重新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他改革军政制度,自任丞相总领军政,又突破“非刘氏不王”,否则“天下共诛之”的汉朝祖训,被加封魏王,受天子仪仗。 但他毕竟在恢复汉室权威的旗号下长期奋斗过,没有代汉称帝,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不能承受,而不是现实不许可。 曹操为政不太注意道德教化,以功能为目标,以战争为手段,而不太致力于重振朝纲,恢复国家秩序,表明汉天子确实只是他手中的一个棋子。 作为军事家的曹操,喜读兵书,摘录诸家兵法撰成《兵书接要》,又为《孙子兵法》作注,在灭袁术、吕布、袁绍,进军辽西、关陇等实战中,留下了不少著名战例。 至于赤壁之战的失利,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败笔。 曹操此次进军的战略目标是解决长期威胁许昌、洛阳的荆州刘表集团,业已达到目的。 江东孙氏集团并不是此次行动主要的打击对象,在北方还没完全稳定的情况下,对江南的战争还不能提到议事日程,赤壁之战曹军与其说是崩溃,不如视为战略性撤退。 中古世纪的中国,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文学诗歌氛围,每一位有才能的人似乎都对用文字来表达志向和心情、描绘时局和景色抱有很大的兴趣。 曹操也不例外,他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甚至超过同时期的许多政治对手。 作为文学家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发起人之一,其《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等诗歌都是不朽的文学作品。 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更是充分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观察和理解其生活的时代,恰如其分地分析其功过,不应用现代的标准加以贬责或褒扬。 易中天在《可爱的奸雄》一文中描述了一个讲真话、洒脱随和、深沉大度的曹操。 曹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政治家,诚为事实。 有关曹操的历史记录原本就有两个系统,属于敌对一方的史书,如吴国人撰写的《曹瞒传》等,自然坏话多一些,西晋时的有关汉末三国的史书,为证明司马氏代魏的合理性,也喜欢说曹操的不是。 史料本身的偏向如此,加以争辩也就没了意义。 曹操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做了一些滥杀无辜的事情,我们不必因为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干得少而加以原谅,更不必肆意夸大这些行为的残酷性。 至于戏曲中演绎的“奸臣”曹操,只要老百姓爱看,也不必非要将大花脸曹操改扮成红脸关公的形象,以求得其实际上“可爱”的真实。
标签: 如 和 可以对敌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三国时期魏王 他善于用兵 在游戏中 青釭剑 喜欢以少胜多 魏武卒 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拥有强大的输出技能 曹操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